华为、中兴利用中国相对廉价高科技人才这个优势
21世纪的世界将有一件大事,就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000美元。
按照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经济总量接近美国。如果以后每年以平均7%的速度增长,人均GDP将在2030年达到2万美元,虽然还只有美国的1/3,但经济总量已经远超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
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实现成功转型
常有人说,中国的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制造业、投资和出口在经济中的比例过高,如果不能及时转型,经济发展将受到制约。中国的投资在出口和制造业的比例的确是世界上最高的,远远高于同等发展水平的拉美国家。但是,如果现在中国的制造业中,投资和出口比例真的和拉美国家一样的话,那么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就远不如现在乐观。 中国经济中的投资、出口和制造业的高比例正好说明了中国经济的高潜力 。
GDP中投资比例是由储蓄率决定的 ,储蓄率是由居民储蓄率、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构成的。中国的居民储蓄率比较高,这和现在中国相对年轻的人口结构有关,中国政府也是投资的大户,因为中国还有很多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高铁正在建设,很多二线城市的轨道交通还需要很大的投资。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需求也说明了中国还有很多的投资机会。
企业的高储蓄率,根据全球创业观察统计,中国的企业家用来创办企业的自由资金,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总金额高达GDP的11%。 中国企业愿意把利润中更多的钱投入企业发展,这说明在中国有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这不仅来自国有企业,更来自大量民间资本。这有力地说明中国是一块投资热土。
同样中国出口比例高,现在出口产品构成已经由以前的轻纺产品,变成了高附加值的机电设备类产品,如果没有像华为、中兴、三一重工这样的企业,中国经济中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会低得多,当然增长的潜力也会低得多,从而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不可持续。
所以必然的结果是,要么劳动力成本上升,要么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中国出口中的低附加值产品逐步减少。
中国出口的都是制造业产品,所以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出口比例高。不管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还是人民币升值,都意味着中国的人均收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当然前提是中国的企业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继续吸收和追赶先进的技术。
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旅行、金融、医疗和教育很自然地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热点。服务行业相对于制造行业比较容易学习世界先进的经验,不受专利和核心技术的限制,也不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更不依赖国际市场,只要有需求,服务业是比较容易发展起来的。很多拉美国家,当制造业生产率放缓、发展遇到瓶颈时,服务业就自然地发展起来了。而韩国、中国台湾制造业的生命力要强得多,占的比例要高得多,发展瓶颈来得要晚些。现在拉美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在担忧自己制造业的空洞化。
一旦制造业发展瓶颈来了,发展服务业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 。当然随着收入的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比例的提升是必然的,正好可以吸收现在从低附加值制造业中退出来的大量劳动力。
为何中国能在10年内摆脱劳动密集型行业?
中国将在10年内放弃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这里是指服装、制鞋等低附加值和低技能的行业。中国经济过去靠转移农业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到了2010年,中国终于耗尽了以前被认为是无穷尽的农村廉价劳动力。
随之出现的是民工荒和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所有国家都会放弃这些行业。 20-30年前的韩国和其他四小龙,10年前的泰国都经历了这个阶段 。
人均美元达到1万美元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就是低收入国家(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的5倍。如此巨大的差异,就会导致这些低技能的产业转移到这些低收入国家,虽然这些国家的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和管理人才都存在着不足,但是就像30年前的中国,5倍的成本差,足以促使中国企业或其他跨国企业,努力克服这些障碍,把产业链的最低端移到这些国家。
是和其他国家一样,这些人将转移到服务行业。估计现在从事这些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的人占整个工作人口的10%-20%,而中国的服务业今后10-20年至少要在整体经济中扩充10-20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中服务业的比重现在只有40%,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低于发展水平远低于中国的印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在今后十年会至少提高10-20百分点,足以吸收原来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大量低技能劳工。当中国的保姆工资是印尼劳工的5倍时,中国的低技能劳工会自然选择做服务业。
中国能培育出世界级的大企业吗?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在人均美元达到1万美元时。中国在低技能的劳动力竞争力相对于低收入国家已经处于劣势。但是在这时中国却开始具备在中高档人才的竞争优势。这时中国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可以与发达国家媲美,而且其他经营环境(如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也毫不逊色,但是其高科技人才的成本却只有美日的1/5,四小龙的1/3,所以在某些高科技的领域会具备比较竞争优势。
其实近几年,像华为,中兴这样的公司之所以能够打败像思科这样跨国企业,就是利用了中国相对廉价的高科技人才 。用同样的成本,中国公司可以雇用几倍于外国公司的研发人才,所以能够某些高科技领域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量的跨国企业也把相对简单的研发项目外包到中国来做。
当然中国企业在世界上还和欧美日企业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品牌上。这个也是非常自然的,品牌需要时间的培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一般在有硬性指标的设备行业首先取得成功,而在更需品牌的消费品行业还在为欧美日企业代工。但是仅仅是在这些品牌要求相对低的行业取得一席之地,就足以让中国达到10年前韩国的水平,也就是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
好的品牌需要时间的检验才能被认可,台湾、新加坡至今还没有全球性的品牌。20年前,韩国也没有什么世界性的品牌公司,韩国的汽车虽然其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也是到了最近十年才开始在世界市场建立起自己的信誉。
如果在30年后,中国企业能够进一步在世界建立起可以和欧美日公司一样的消费品牌,那么中国的人均收入就会进一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那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之和。这不是没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以后所有的论证,都只是保守的以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基础假设(人均2万美元),而没有假设中国能在30年后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更加乐观的估计。
人口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
中国比当时韩国跟台湾增长地更快,得益于非常重要的规模效应,因为中国具有最大的市场,最大的人才市场,包括最大的商品市场,所以能够聚集更多人才,研究开发出的产品能够被更多人用。
除了规模以外,还有年龄结构效应,中国现在中位数年龄是30多岁,40岁不到,很快再过一些年中国跟日本差不多,那时候企业里大部分是50多岁的了,这对创业创新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近期不要悲观。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创业还是相对弱的,但相对于同样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创新创业水平遥遥领先。随着进一步产业升级,中国创新创业一直会相当兴旺。从中国每年对研发的投入来看,现在中国的研发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了,可能超过美国,私募基金的规模我估计已经超过美国了。
但未来需要创新创业的这批年轻人会急剧减少。日本在七八十年代企业创新还是非常不错的,但90年代老龄化上升非常厉害的时候,创新的活力就下降了。过去二三十年日本几乎没有高科技的企业发展起来。日本人为什么不创业,日本年轻人跑哪去了,日本30岁创业的活力还没有50岁的人多,我做了很多分析得出结论:如果人口老化以后创新创业的活力就下降了,越是年轻人多的国家创新越多。
中国什么时候到这种情况,可能是五年到十年以后。
中国90后比80后少了40%,80后现在正好是30岁,30岁是创业的最佳年龄,到了90后他们去做的时候,就不是这样了,90后出来创业的时候,中国整体的人口开始下降,需求开始减小,他们晋升的机会,掌握的社会资源,他们得到的历练和能力就会不如80后,他们的活力就会下降。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80后、90后、00后的人口分别是2.19亿、1.88亿、1.47亿。从80后到00后的不到一代人时间,出生人口就萎缩了32%。而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生育率在过去5年的平均值仅为1.20。即便抽样调查对生育率低估了15%,实际生育率也不到1.4。这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4%。
即使立即全面放开生育,去除堆积反弹因素,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也会远低于更替水平。
经济不能用来判断投资,投资的关键要和预期比。我的判断是,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投资人都还没意识到中国未来的人口有巨大变化,五年内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超预期的,80后的年轻人非常有活力,中国还是非常好的创新期。
五年以后老龄化速度可能会超出预期,不管怎么样有两个行业肯定是看好的,一是健康行业,二是旅游行业 ,不管多少岁,只要健康好的话,肯定会花钱去旅游。
现在人口观念转变地很快,政策也将转变地很快,在五年之内中国会全面放开,放开的时候预期会非常好,但放开以后五年内或会失望,因为生育率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年轻人给他们机会,也不生了。出生人数在经历短暂的反弹后依然会一路下滑,人口的极度老化和急剧萎缩难以避免。
(作者:梁建章,携程网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 编辑:邓达 作者:梁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