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正在慢慢变绿

13.03.2015  16:37

  新华网南昌3月13日电(记者 吴锺昊 沈洋 曹凯)3月的赣东北春寒料峭。从德兴铜矿大山一号公路六公里处俯瞰山下,满眼郁郁葱葱。很难想象,那是存了22年工业尾砂和废水的尾矿库库区。

  成立于1958年,德兴铜矿这座中国第一大露天铜矿“年过半百”却依旧追求“年轻”。55岁的王德安一家三代都在矿区工作,父亲上世纪70年代从军队转业后成为德兴铜矿的一名技术员,而现在王德安和儿子也成为这里的员工。在矿区守候几十年,他目睹了逐渐发生的变化。

  “几十年前,矿区里的大坞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大污河’,水的颜色泛黄,还有刺鼻气味。”王德安说,那时,人们对环保认识不足,污水处理技术跟不上,一部分废水被排进了河里。现在,汩汩流动的河水已清澈许多。

  焕发生机的尾矿库与重归清澈的大坞河水是德兴铜矿近些年重视环保、加大投入的成果。从上世纪80年代起,德兴铜矿在各个建设阶段不断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到现在,已累计投入环保资金7.4亿元。

  铜矿的环保重点在于治理工业废水。德兴铜矿矿长管勇敏介绍说,矿区不仅修筑了排水沟和大型酸性水库,从源头上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分流,减少工业废水产生;还通过自主研发或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发和利用先进技术每年从废水、废石、尾矿中提取数千吨铜。曾经的“资源—产品—废弃物”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模式。

  此外,德兴铜矿还与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在纯尾砂上种植了水蜡烛和无叶节节草等数十种植物。如今,矿区492公顷可复垦废弃地中80%以上都进行了生态恢复,曾经的荒地成了矿区居民们休闲的好去处。

  德兴铜矿的变化反映了许多中国矿业企业正在经历的变化。

  2007年举行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时任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首倡“发展绿色矿业”,社会的目光开始从矿业和环境的对立转移到两者的统一上来;2010年,国土资源部提出建立一批“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企业管理规范化、生产工艺环保化、矿山环境生态化”的绿色矿山。

  2011年,德兴铜矿、同煤大唐塔山煤矿、首钢水厂铁矿、平果铝土矿等37家矿山企业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近年来,被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企业已增至661家。

  在全国10万余座大小矿山的庞大基数面前,这600多家绿色矿山企业是先行者。按照规划,到2020年,国家将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的全国绿色矿山格局。

  但不可忽略的是,中国矿企的绿色发展之路还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

  中国矿业联合会绿色矿山促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史京玺指出,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有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的特点,因而管理难度大、污染物堆积量大,且绝大部分矿山仍面临装备技术落后、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建设绿色矿山一般以系统化的技术创新和生产设备的一系列升级改造为支撑,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对此,受制于资金技术的小企业有诸多无奈,而走在前面的大企业得到的政策支持也有限。例如,浙江省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被国土资源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已取得26项专利,却始终被评价体系挡在国家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政策的门外。

  “现在尽管作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却仍改变不了社会对矿山企业的传统看法。”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绍武说,在当前的矿业形势下,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所付出的代价远超市场成本,缺少政策支持更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

  “目前的专项资金基本是针对矿山绿色发展的某一个方面,在使用上呈现‘碎片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坦言,加之绿色矿山的试点数量偏少,短时间内整体推动矿业的绿色发展,还面临很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