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外警察公共关系论坛在南宁举行

25.11.2016  19:06

 

 

论坛现场 耿国华摄

 

 

论坛现场 耿国华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田全华(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右)  耿国华摄

 

 

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南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斌  耿国华摄

 

 

广西警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彬(左),澳门代表团团长、澳门海关助理关长黄国松(右)  耿国华摄

 

 

中外警察公共关系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专题讲演  耿国华摄

 

 

论坛现场 耿国华摄

 

 

论坛现场 耿国华摄

 

 

论坛现场 耿国华摄

 

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协办,广西警察学院、南宁市公安局承办的第二届中外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于11月18日在南宁开幕,来自新加坡警队,中国香港、澳门警队,以及各地公安机关、高等院校的200多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的交流活动。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协办,广西警察学院、南宁市公安局承办。来自新加坡警队,中国香港、澳门警队,以及各地公安机关、高等院校的200多名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的交流活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田全华,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广西警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彬,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委员、南宁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斌,澳门代表团团长、澳门海关助理关长黄国松等在开幕式上致辞。

近40位中外警察公共关系专家分别针对警察公共关系与公安改革、警察公共关系品牌建设、警察公共关系战略建设、警察公信力与内聚力建设、警察理念传播、警察与媒体关系、警察公信力评价、警察与公众沟通管理、 警察与公众合作关系管理等议题,在论坛上发表了专题讲演,介绍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警察公关实务经验,探讨警察公共关系未来的发展走向。

本次会议有论文获选的学生参与,有9个团队获得警察公共关系未来之星称号,有五年以上带领警察公共关系团体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取得突出业绩并参与全国交流推广的12名骨干获得首届警察公共关系杰出人才称号。

警察公共关系是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外警队共同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既是中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需求,也是公安机关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得到较大发展,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体系,培养了一批警察公关工作人才;在应用实践方面,各级公安机关运用警察公关思维创新社会管理,助推公安改革,设立公关工作部门,建立新闻发布制度、开办政务微博、微信,组织开展各类警营公关活动等,取得了突出成效,为加强警民沟通交流,密切警民关系,塑造警察良好形象,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发展探索了新的思路。

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学术带头和行业领军作用,定期组织、中外警察公共关系论坛、中国最佳警察公共关系案例赛等一系列顶级学术活动,搭建起最具影响力的警察公共关系交流平台,使各地公安机关得以充分学习借鉴中外警察公共关系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迅速提升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水平,促进警察公共关系良性发展。

作为中外警察公共关系领域的一大盛事,本次论坛花落南宁并非偶然。近年来,南宁市公安局积极创新,尝试运用现代警察公关理念,改进警方传播,改善警媒关系,开展警民沟通,实施危机管理,培树警察文化,构建警察形象,推动公安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雏鹰成长,平安护航”——南宁警方“未成年人安全防护教育”项目,“安定民心、重树信心、凝聚警心——南宁公安赴川抗震救灾警察公关综合应用项目,“校园微警务开创好景色——雏鹰平安导航工作模式”等近10个警察公共关系案例先后摘得中国最佳警察公共关系案例赛金、银、铜奖,多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性评选一、二等奖。

本次论坛评选出的38篇(项)获奖论文、案例中,南宁公安就有5篇(项)论文、案例获奖,其中,南宁警察公关经验研究报告《南宁样本:一个发展中城市的警察公关实践探索》赢得了中外参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荣获一等奖,这也是广西唯一获得一等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