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又见石榴红
时值中秋佳节,随着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红彤彤的石榴绽开了厚厚的果皮,露出一粒粒挤得密匝匝的,晶莹剔透得宛如水晶玛瑙般的果实;惹得人们直想掰下几粒放入口中,细细地啜取那清甜的榴汁,任这琼浆玉液般的汁水沁入心脾。
石榴为石榴科(或安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它不仅味美可口,而且形态秀美,花艳果奇,其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赞颂的名花之一。石榴原产中亚地区,古称安石榴,丹榴、天浆等,石榴传入我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书《博物志》《群芳谱》中有记载云:汉代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回,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据史书记载:当时石榴作为珍树奇果被栽植在首都长安御花园的上林苑和离宫骊山温泉宫,专为皇族享用。及至唐代,石榴的栽植达到了全盛时期,当时的一盆石榴甚至达到了“非千金不可”的身价。
以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战乱侵扰涂炭,使得各地的石榴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改革开放以来,石榴又重获新生,其栽培和生产发展很快,已风靡我国城乡各地。全国先后出现了陕西的临潼,四川的会理,云南的蒙自,新疆的叶城等众多的石榴产区,并拥有了陕西的临潼石榴,四川的会理铜皮大石榴,山东崇阴石榴,北京甜石榴等一大批名品石榴。
历代的文人骚客都曾为石榴留下过脍炙人口的佳句。早在梁代,就有词人江淹赞美石榴曰:“美木艳树,谁望谁待?绿叶翠萼,花红绎。照列泉石,芬披山海。奇丽不移,霜雪空改。”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赞扬石榴“烂漫一栏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而“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的诗句更是将石榴盛开的迷人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唐代诗人杜牧在“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落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鬚!”的诗句中,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火红的石榴插在丽人头上,让人疑心烧坏了她的秀发,以之形容榴花使美人锦上添花的情景,真是充满了谐趣。宋代的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了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英。”亦是广为流传佳句。宋大词人苏轼在榴花盛放时,就地写过阙《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词中先是把榴花描写成颇有西子含颦风韵的红巾,令人浮想联翩,接着笔锋一转,描写起了春花凋谢后的落寞景象,表达了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失落之情。李白、欧阳修、杨万全等亦借榴花表达心情,留下过美好的诗篇。
历代记载石榴的典籍也可谓层出不穷,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等,不仅记载了张骞出使西域引种石榴的史实,还对石榴的种植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述。
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石榴是吉祥如意,后代昌盛的象征,“榴孕百籽,千膜同房,千子如一,多子多福。”因此在不少地方,都有结婚生子送石榴的习俗,中秋佳节之际,我国民间还有将榴果供放于神桌的习俗,并以石榴籽掺入白酒中饮用,以示吉祥如意,家财亨通。关于这一风俗,民间还有一个十分神奇的传说。相传张骞出使西域时,在房帐前看到一棵红花似火的石榴,他十分喜爱,常常在办事之余给它浇水施肥。张骞回来时,西域人就把这棵石榴送给张骞作纪念品,但是,由于途中被匈奴人拦截,石榴树不幸落失了,张骞为此十分惋惜。当他回到中原时,正准备进宫朝拜,突然有一女子来到他的面前,跪地高喊:“有缘相聚”。恍然间,那女子就变成了一株花开满树的石榴。汉武大帝得知后,立即差人将这棵石榴移栽在宫中花园内精心培植。是年秋天,满树结起了红红火火的累累果实,满朝皇臣异口称奇,被视为“神果”。打那以后,每到中秋节,皇家百姓从上到下,家家户户都要供石榴,品石榴了。
【 编辑:利雪娟 作者:黎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