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灾难通报为何突出“领导重视”

07.01.2015  14:33

  1月2日,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一日杂品仓库发生火灾,共造成5名消防战士牺牲,多名消防战士及保安人员受伤。1月3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消息,公布“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727号库房火灾基本情况”。通报全文共585个字,其中,“领导高度重视”的内容占去258个字,所占篇幅将近一半。连日来,舆论对这种展示领导重视和介绍灾难情况篇幅的不对等提出了强烈质疑。

  目前来看,灾难性事故的官方通稿中“领导重视”的内容,确实已成“标配”。这既源于官方与民间话语体系不同,也有官方在现代治理中观念更新不够、回应民众关切把握不准的问题。

  翻开近些年来出现的灾难性事故报道,在官方通报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领导高度重视”的内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责任部门、相关部门都要在里面通过一定形式“露脸”。比如湖南衡阳大火发生后,当地官方通报:“火灾发生后,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市长彭崇谷等10多名市级领导率领上千名机关干部、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指挥、参与抢险救灾,紧急疏散周边群众。”这在简短的通报内容中占近一半篇幅。

  一般来说,这种官方通报多为三段式:第一段,简要点出何时发生何事;第二段,事故发生后,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如何重视;第三段,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如何查明事实、处置事故,事件发展情况如何。绝大多数的官方通报,均按照这一格式进行撰写和发布。然而,这种突出“领导重视”的通报,却忽略了公众的感受和知情需要。

  为什么官方通报总是忽视民众感受,把“领导高度重视”摆在最显要位置?其主要原因在于官方话语体系有其特殊性所在:一是“官念”尚存,“观念”未变,“花花轿子人抬人”;二是担心若官方通报“不见官”,则责任“不见人”。官员特别是一定级别的官员在大事件中无论对上还是对下的在场感,向来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作为层层审核的通报,一方面要有突出领导重视的意识,将“该讲到的都讲到”;另一方面又要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让负有领导责任、职能责任的人和部门都出来“露下脸”。具备这些要素,通报自然四平八稳。

  这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现代治理中,还缺乏人文关怀和治理经验,缺乏将民众关切作为着力点的相应情怀和素质,也缺乏对民间舆论走向进行分析和应对的前瞻眼光。而同为灾难,上海此次的两场通报就做得较好:公安局的通报聚焦现场,尽量客观还原现场情况;卫计委的通报紧扣救治的技术手段措施和伤员伤亡情况。两个通报均是民众在相关领域最为关心的内容,未被“领导高度重视”所稀释,堪称清晰明了。

  如果一些地方实在处理不好民众关切和“领导重视”之间的关系,不妨多发几个通报:对民众关切的内容按照“正常规律”来办,对领导和各部门如何“高度重视”的情况可以用专门的通报进行介绍。如此,既可回应民众关切,又可突出“领导重视”。(廖德凯)

编辑:覃凤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