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尽孝 婚姻家庭研究专家5点体会供效仿
婚姻家庭研究专家用亲身经历谈“久病床前无孝子”
久病床前尽孝 5点体会供效仿
广西新闻网 -当代生活报记者 覃燕燕
核心提示
近日,本报刊登的《老人久病引恩怨》系列报道引起了广大读者热议。记者在接听读者来电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有道理吗?由老人患病而引发的各种恩恩怨怨,有无破解的方法?昨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陈一。
怎么看待“久病床前无孝子”?
有一定道理,但不要断章取义
陈一:作为研究婚姻家庭心理工作的工作者,我见过很多关于老人久病而引发的事件,在加上今年春节期间,我奔波于四川老家的福利院和医院之间照顾家中生病的老人,所以对于“久病床前无孝子”深有感触,在我看来,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病患的角度来说,生病的时间长了,除了疼痛的困扰外,还会出现焦虑、敏感、绝望、猜疑等心理问题。他们会对周围人的反应和行为模式特别的敏感,甚至经常过敏性地猜疑或者是过度指责周围的人,尤其是亲人和照顾者,这是最常见的问题。
从照顾者角度来说,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己亲自照顾父母;一种是请护工照顾。但长时间的亲身照顾,会让人在经济压力大、思想压力大、被指责、作息受影响等负面情绪发生之后,产生心理上的反复和抱怨。有些护工,也会因为压力大,被病人和家属双重指责后马上不干了。有的护工则因此粗暴对待生病老人。
从大众的角度来说,很多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往往只就老人是否获得妥善照顾来做出最直接的判断,忽视负责护理的亲人或者是护工所要承受的责任、经济压力和治愈效果评估的担忧等。其实,每个老人的病情不同,导致的经济压力、护理的难度、时间的长短都不一样,给亲人和护工所带来的压力是不同的,不能够简单地断章取义去定义这个“孝”字。
因老人久病产生纷争的根源是什么?
生病产生的经济压力是关键
陈一:我想说说我这次在四川照顾老人时遇到的两件事情。通过正面的事件,来找一找负面的原因:
在一个病房里,有这样的两家人。一家有4个孩子(3儿1女),只有一个儿子在四川,别的兄弟姐妹都在外省。父亲早年病故,母亲因为脑梗阻瘫痪了近8年。4个孩子约定,由留在四川的儿子和媳妇照顾母亲,所有的治疗费用由4个子女共同分担。请护工和额外的费用等,由不在母亲身边的3个子女分担。有时间大家都轮流从外省回来看母亲。他们聚全家之力照顾母亲,不离不弃,没有矛盾。
另一家有一位50多岁的女士,也因为脑梗阻病了8年,丈夫卖了一套房子,高价请了护工,还和儿子一起承担了所有的照顾责任和费用。
通过对照可以发现,因为老人生病而出现的种种家庭矛盾,根源不外乎以下几点:
1.生病产生的经济压力是关键。怎么处理好经济问题关系重大;
2.怎么照顾老人,由谁照顾,照顾的时间怎么分配,因为照顾老人带来的生活压力和困扰如何消化,因照顾而产生的经济责任如何分担,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3.是让老人维持现状治疗、进行保守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等也是矛盾点,甚至还会导致后续泛化出来的矛盾。
解决纷争有什么技巧?
沟通和换位思考很重要
陈一:通过个人经历,我总结出了几点体会:
1.首要明确老人的病症是怎么回事,要客观评估老人的身体康复的情况、周期、时间等。这些事是关键,大家的信息要畅通,以便做阶段性的治疗规划和部署。
2.怎么分担、分配治疗的费用,怎么解决后续治疗的费用等等,大家一定要说明白,想办法来解决,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这很危险。
3.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客观地来思考。老人生病心情难免不好,再加上病情导致的精神不集中、涣散、甚至易激怒等,要求老人克制会比较困难。老人心理上特别脆弱,特别害怕被抛弃和被放弃。
4.做子女的不能因为自己的经济压力、照顾老人的责任压力,就让老人生活在指责抱怨中。如果老人的心理状态不好,对康复是没有好处的。子女要多想办法克服照顾老人时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5.不要忘记家庭建设中的榜样作用。你是怎么照顾老人的,你对老人的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孩子。你的孩子会效仿你的行为模式。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就是这个道理。平时多换位思考,这就不是问题。和谐家风,美好家庭,传承传统,请从照顾好老人开始吧。我们都会有老的一天,谁也不希望自己老的时候被嫌弃,成为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