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乡间老年“集体食堂”:“一美元吃两天”

01.04.2015  18:27

   "一美元吃两天"——探访山西乡间的老年"集体食堂"

  清明节前,中国内陆省份山西南部地区已经回暖。90岁的运城市平陆县窑头村村民赵天庆每天都要走出家门,去村里的“集体食堂”吃饭。

  赵天庆和村里所有70岁以上老人一样,每天向“食堂”交3元钱,可以吃三顿不同花样的可口饭菜,相当于吃两天饭只花一美元。

  这种“集体食堂”是中国政府近年在一些农村地区探索出来的“政府主导集中养老”新路子。

  近年来,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难”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农村地区更为突出。

  “大量青壮年迫于生计和子女教育离开农村,留守、空巢老人平日独自生活,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式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山西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谭克俭说。

  为解决农村空巢、高龄老人的吃饭难问题,山西省平陆县从2009年开始筹划创办“老年灶”,2010年在5个条件较好的村先行先试,开启了老年人“集体上灶吃饭”的生活方式。

  随后,山西省在总结运城市平陆县“老年灶”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解决老年人吃饭和休闲娱乐难题。从2013年起在山西省千人以上的行政村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已实际建成2059个。

  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兴教坊村的郭世舫今年72岁,两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一家在县城做点小买卖,老伴去世后,郭世舫一个人在村里生活。“年纪大了,待在家里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没人说话,也不想做饭。”

  郭世舫所在的兴教坊村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32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4.3%。为了保障全村老年人日间生活和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2013年,兴教坊村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拿一点、个人出一点、能人捐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50余万元,将闲置的小学进行修缮改造,建设出拥有72张休息床位的6间休息室、4间餐厅、6套老年健身器材以及老年课堂和书画室的日间照料中心。

  兴教坊村党支部书记荆刚介绍说,自2013年9月成立以来,被照料的老人已达60人,老人自行选出合适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党员和部分群众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周进行大扫除、洗涮等服务。

  郭世舫和村里70岁以上的50多名老人每天都来日间照料中心吃饭、午歇、娱乐,一天三顿饭需要3到6元钱。

  日间照料中心除了“吃的好”之外,还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郭世舫说,这改变了之前“坐在家里等死”的活法。“早晚各跳一个多小时舞,其他时间下下棋、聊聊天,一天欢欢喜喜就过去了,晚上回家睡觉,孩子在外面打工也放心了。”

  山西省民政厅副厅长李太平介绍说,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村委会建设运营,充分利用和整合闲置学校、村委会等资源,采取维修改造的方法进行。“在中央支持3万元的基础上,省级相关部门为每个中心配套解决7万元建设资金,同时县级财政每年解决运营资金2万元。”

  赵天庆为此编了一首“顺口溜”:“进了老年灶,清福享不完,活动有地方,吃饭在灶房,饭菜多变样,老人喜洋洋。”

  山西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王黎说,虽然正在探索的政府主导集中养老模式受到农村老人的普遍欢迎,但也存在经费压力较大、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农村养老任重道远,还需更多努力和探索。”(记者 孙亮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