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孤儿”:被“遗忘”的困境角落

29.07.2015  17:17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题:“事实孤儿”:被“遗忘”的困境角落

  新华社记者李金红

  他们本应度过最无忧的年华,却因父母重度残疾、服刑、患严重疾病等因素而无人抚养。他们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孤儿,但事实上,却孤苦无依。他们未被纳入孤儿救助体系,但与孤儿相比,他们面临着同样、甚至更加严峻的生存难题……

  这是“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个缺乏关注、亟待救助的边缘群体。

   生活困境:幼小兄妹“一顿粥管一天

  56岁的王安崇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勺白米粥喂给面黄肌瘦的孙子王朝泉。客厅右侧,刚过百岁的老父亲也端着一小碗粥慢慢喝起来。

  这是一个苦命的家庭。2014年10月,海南省屯昌县南坤镇山塘村委会南安村村民王安崇的儿子患癌症离世,年底,儿媳在产下女儿不久即离家出走。如今,孙子王朝泉不到两岁,孙女王颖才八个月。

  昏暗的卧室里,简陋的木板床上只有一张凉席,床边放着一个草垫防止孩子翻身摔下。王安崇说,因为没有钱买纸尿裤,加上有时来不及照顾,孩子经常把床弄脏。

  “我买不起奶粉,只能给他们熬粥,一顿粥要管一天。”王安崇告诉记者,因为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老父亲,他没有时间外出挣钱,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去年村里给办的低保每月600元,因为孙子孙女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孤儿,享受不到孤儿救助。

  相比王朝泉、王颖兄妹的生存问题,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宫花村12岁的谢国器则承担了一家之重。父亲因病死亡,母亲精神残疾,哥哥智障,这个12岁的男孩一直靠拾荒维持整个家庭。

  王朝泉、王颖兄妹和谢国器,是“事实孤儿”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尚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成年群体——他们因父母重度残疾、父母服刑,或受艾滋病等因素影响,导致事实上无人抚养。近年来,诸如“四川猪圈女童”“贵州毕节儿童自杀事件”等,让“事实孤儿”群体的生活困境走进公众视野。

  “事实孤儿”到底有多少?据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中心课题组根据全国20个省份的数据推算,截至2011年,全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总数可能在57万左右。

  有关专家认为,由于长期缺乏社会关注,潜在的“事实孤儿”数量,或许是一个更加庞大的数字。

   精神困境:“曾经有‘事实孤儿’几次试图自杀

  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从2014年陆续在陕西、广西、甘肃和海南展开“事实孤儿”生存状况摸底调研,并开展针对性的救助项目。

  项目在对陕西地区5至14岁之间的237个“事实孤儿”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因父亲死亡或身患重病,母亲改嫁或离家出走的行为而造成“事实孤儿”的比例接近50%。

  在海南“事实孤儿”一项调研中,178名孩子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占78.29%,月收入500元以下占66%,有九成家庭月收入1000元以下。

  “相对生活的窘迫,缺乏精神上的关怀是更为严重的问题。”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项目负责人甘峻表示,志愿者在对海南、甘肃、广西、陕西等省份“事实孤儿”摸底调查时发现,当被问及父母情况时,绝大多数孩子都避而不语,情绪低落。

  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孙磊对此深有体会。他与西北大学组成调研团队展开调查,设计发放的问卷涉及衣食住行、人际交往、在校学习、社会支持等60个问题,并和120名“事实孤儿”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研报告显示,约有37.8%的“事实孤儿”会因家里贫困受到同学嘲笑;只有35.1%的孩子心情不好会向家人倾诉;多数孩子不善言谈,存在明显的自卑倾向;32.4%的孩子经常或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

  甘峻的团队在走访中发现,半数以上的“事实孤儿”不时感觉恐惧,甚至有人产生轻生念头。“曾经有‘事实孤儿’几次试图自杀,媒体报道后才得以救助。

   救助困境:“到底哪个部门管,我们也不清楚

  目前,“事实孤儿”的帮扶救助工作存在很多困难。记者了解到,“事实孤儿”未被纳入孤儿救助体系的原因,主要在于制度难点尚未解决。

  ——缺依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深圳分所律师王永强介绍,由于法律层面对“孤儿”定义的内涵过窄,导致“事实孤儿”游走在法律保护和政府救助的边缘地带,成为亟需救助的特殊群体。

  民政等部门在救助“事实孤儿”时感到有心无力,甚至有地方民政部门被审计、财政等监督部门警示,这样做涉嫌挪用孤儿专项福利金,“因为‘事实孤儿’不是孤儿。

  ——缺政策。海南民政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全国来看,“事实孤儿”的救助没有统一政策,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事实孤儿”可能得到救助,但偏远地区的救助几乎是空白。

  某省儿童福利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时候发现一些困境家庭的“事实孤儿”无人抚养,“我们想接收过来,但是上面没有相应的政策,只能作罢。

  ——缺制度保障。“到底哪个部门管,我们也不清楚。”海南省民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针对“事实孤儿”这个群体的帮扶救助,并没有明确的部门职能划分。甘峻说,在基金会项目曾走访的一些省份,“我们想帮这些孩子,但是找不到一个统一的部门来对接。

  中国儿童中心主任丛中笑告诉记者,“事实孤儿”帮扶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等方方面面,许多部门都在参与,但缺乏完善的机制,因此尚未形成合力。

  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事实孤儿”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关注。民政部此前公开表示,在对困境儿童实行分类救助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将积极争取将事实上无人照顾的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在一些省市,发放生活津贴的困境儿童已拓展到父母双方失踪、服刑、重度残疾的未成年人。

  甘峻认为,应尽快建立“事实孤儿”动态档案并进行持续性的救助试点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孤’有所养的问题,还需将‘事实孤儿’纳入国家制度性救助体系,而非短时、临时性的政策。

  丛中笑建议,从制度设计上完善对这些孩子的救助,“由某一部门牵头形成联动机制,从信息采集、鉴定、审核到分类救助等方面,形成规范化的流程便于执行操作。此外,还应探索多元化的福利供给机制,尽快推动儿童福利法出台,使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尽早实现全覆盖。”(完)

 

[责任编辑: 刘楚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