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别任性 听听妇产科医生的三个建议
新华网厦门12月3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娟)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钟红秀最近忙得不可开交,医院正在筹备成立“再生育门诊”。
从业25年来,钟红秀首次碰到如此大规模的高龄产妇生育潮。提前一个月预约的专家号,每天都排得满满的;一上午来产科门诊就诊的50人里,高龄孕妇就有三分之一,年龄最大的居然达到54岁。
“80前”都算高龄产妇了,“再做一次妈妈”须做好准备
“现在很多60后、70后的女性都来咨询生育二孩问题。而超过35岁,就已经是高龄产妇了。”钟红秀说。
高龄产妇会面临诸多生育问题,如怀孕难、流产率提高、畸形胎儿几率增加、大出血风险高等。
“不是放开二孩,就每个人都能生二孩了!”钟红秀说,“一定要先做体检,评估有没有生育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大,孕妇较难怀孕,即使用试管婴儿怀上了孩子,流产率也较高,生下‘唐氏儿’等畸形儿的概率也随之增加。”钟红秀提醒,头胎是剖腹产的女性,要提前检查疤痕是否已经长好,同时二胎很容易在疤痕处继续怀孕,可能发生凶险性前置胎盘,容易造成难产和大出血。
对于规划“生两胎”的年轻夫妻,钟红秀建议生育第一胎的女性年龄应在25-29岁之间,男性应在35岁之前。生育第二胎的女性应在35岁之前,而男性应在40岁之前。
高龄产妇不仅存在生理问题,也存在着心理疾病上的隐患。
“已经有不少高龄产妇过来做心理咨询”,厦门市妇保健院心理医生谭建辉说,“很多女性担心自己年龄大了,生养第一胎已经很辛苦,没有精力‘再做一次妈妈’。而且高龄女性一般在事业上都是中流砥柱,家庭事业的权衡让不少女性很焦虑。”
同时,产后抑郁症也是产妇的高发心理疾病。
谭建辉特别提醒,由于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即使头胎没有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女性,也有可能在二胎时发生,因此不能放松警惕,高龄母亲需要家庭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换位思考,多给“一孩”关爱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家庭的结构逐渐变为4口之家,家庭成员的增加打破原有的平衡,“一孩”对于新成员的到来,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随之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
“‘我不要妈妈生宝宝。有了宝宝,妈妈就不会爱我了。’有很多来做心理咨询的‘一孩’普遍存在着这种心理。有些家庭二孩的到来,使得‘一孩’的性格变得沉默,甚至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欺负二孩。”谭建辉说。
“如果爸爸妈妈生了弟弟的话,弟弟受到表扬,我就没有表扬了。”一位小学二年级的女孩对谭建辉坦言自己的内心。
“其实大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留在孩子心里。因此家庭环境很重要,应避免父母或亲属跟孩子开不合适的玩笑,孩子敏感的内心可能留下伤痕。” 谭建辉说。
“我们有一种传统观念,‘你是大的就要让着小的’。”谭建辉提醒,父母应该尽量少说这样的话。
谭建辉说,“一孩”的这种心理在医学上称作“同胞竞争”,从独享父母的爱,到与他人分享,需要心理的调试。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第二胎,父母也不能忽视“一孩”的感受,应该常常换位思考,同时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加以引导,多给“一孩”关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重视,没有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失去什么。
“高龄爸爸”也要注意身心检查
不仅有高龄妈妈,相应的还有“高龄爸爸”,医学上40岁以上的男性就属于此范畴。随着年纪的增长,男性的生育风险也在增加,医生建议男性也要做好优生检查。
“现在男性来医院检查得比较少,普遍不够重视优生问题,传统观念里生孩子是女性的事,这是一种误区。有时女性流产多次,很可能是男性的原因。” 钟红秀强调,优生检查一定要一对夫妻来做。
对于“高龄爸爸”可能产生的心理疾病,谭建辉说,“爸爸们曾经历过陪伴妻子生育的过程,因此男性的焦虑更多来自于对妻子的担忧,对家庭教育的困惑,以及对家庭负担的顾虑。”
谭建辉说,男性也有产后抑郁的风险——“蓝色产后抑郁”,妻子分娩之后,爸爸容易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照料孩子,如何照顾妻子,也会出现失眠、焦虑等一系列抑郁的表现。在妻子怀孕之时,丈夫就应该做好功课和心理准备。
“有些妈妈甚至带着小的孩子送大孩子去上学,父亲精神关怀上的缺位,对于妻子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影响。”谭建辉建议,在家庭分工上,丈夫和妻子之间要做好沟通,以保证家庭情感维系上的平衡。
【 编辑:利雪娟 作者: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