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面前,做个安静的美男子
我们不是职业杀手,但我们越来越像职业买手,身上已被传染“职业病”;我们不是“瘾君子”,但时时像毒瘾发作,且看一例:每到一处,无论酒店、商场或是其他,首先打听的是,“你这儿有WiFi吗?”“我要上网,我要发微信,我要聊天,我要购物……”瞧瞧你身边的同学、同事、玩伴,有谁幸免?
我们已离不开互联网。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强哥说他自己也网购,并亲手描绘了一幅“互联网+”的宏伟蓝图。随后,“互联网+”这个热词全面来袭,尽管许多人还未完全弄懂它是什么。
简言之,“互联网+”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与提升。互联网+传统集市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的红娘有了世纪佳缘……加号背后,意味着更多的可能和无限的想象力。
中国的网民及智能手机用户已经居全球第一。2014年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数量冠绝全球。同时,在这6.32亿网民中,有5.27亿是手机网民。庞大的网民基础为“互联网+”的存在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散步,看到一哥儿们踩着电动车环视左右,突然刹住,掏出手机,似乎在打开某个软件的某项定位搜索功能,酷似侦查员,但是车后座的箱子却暴露了身份,某快餐连锁店员工。当时就想,这真是“互联网+”带来的好处,连送餐员都可以如此有范儿。
前两天听新闻,快递行业“最后一百米”的投递难、入户难,社区物业在管理包裹方面的烦难,今后都不再是问题。在重庆云博会上,一款叫“社区小二”的APP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称,他们推出的全民配送模式,让人人都可以当“兼职小二”。“比如你通过APP购买了一瓶油,下单支付后,后台的小二系统就会发出配送服务订单,作为兼职小二的另一位市民可以在线抢这个配送服务订单,保证1小时内配送上门后,这位兼职小二就能获取1-10元不等的快递跑腿报酬。”在日本好像已经开发出了以下玩意儿:你只要上厕所,马桶盖下的传感器就能对你是否疲劳和亚健康给出预警。
也是醉了,“互联网+”,不但催生了智慧城市,而且诞生了智慧马桶,真是无孔不入。我们已无法为“互联网+”再划出一道行业界限了,创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限制“互联网+”,就是限制我们的想象力。抛开具体行业,我的理解,“互联网+”应当是新的产业模式,新的商业思维,乃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颠覆性变革。
“万物互联,人和人相连、人和机器相连、有电的地方都有计算,有计算的地方都有智能,智能的地方都可以相连。”一位行业内人士的描述,其实就是将来由互联网转到物联网时代的真实写照。
乍一听真美好,再一想挺可怕。真到了那会儿,人性会不会被机械性取代?
一位媒体老总在公共场合说得挺好,“时代的进步固然是技术推动的,但基于人类自身的自由思想和幸福生活,还是最有价值、最值得留恋的东西。”
嗯,没错,时常思考和感知幸福,可别连这个都丢了。我们对抗不了技术,我们需要利用技术。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保持对人本的痴情,保持做人的良心,对朋友、家人和社会负责,同时也对自己负责。
心理学家玛吉·杰克逊说:“我们确实需要让科技稍作休息,从中走出来,提醒自己为何人。”这里想说的是,“互联网+”越是来势汹汹,我们越需要增加现实生活中所必需的人际交往,科技让我们有智慧,但却无法让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个性。那个“+”号后面,应该永远是安静的你,手里攥着的工具,为你所用,而不是你为它所惧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