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做成艺术品 焊枪点亮劳模路
廖国锋在柳工工作22年,曾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最美劳动者”、柳州市“十大公民榜样”等荣誉,连续3年获柳工股份公司电焊工技能大赛冠军。公司以他名字命名的“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徒授艺,直接受益者达500多人,带出来的徒弟屡次在各项电焊技术比武中获得大奖。
日前,廖国锋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成为柳工首位技术工人全国劳模。他说“用一种做艺术品的心态来做自己的产品,享受工作的乐趣,踏踏实实走好眼前的路,名与利都是水到渠成的。”
板凳要坐十年冷 功夫才能练得精
1993年,刚满18岁的廖国锋从广西横县职业中学农村机电维修专业毕业,进入当时的柳州工程机械厂技工学校生产实习工厂,接着在柳州柳工齿轮有限公司做电焊工。虽然机电维修和电焊都是与机器打交道,但电焊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是“苦、脏、累”的活儿,被看作是“努力不长智,费力不露脸”的工种。初入职场的廖国锋当时抱怨:“怎么就被分到做电焊了呢?”尽管如此,对一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他还是感到挺满足。
随着工作的展开,廖国锋发现,电焊工这碗饭,可真的不是那么好吃。一开始,焊出来的焊件不是不牢固就是有空隙,要么就是不平整,形象差,“比起有经验的师傅们来,那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廖国锋说道。
焊接有平焊、立焊、横焊、仰焊,每个方式都不一样,要得一样一样地学。由于焊接的不规则性,有些焊位地方狭小,必须蹲着、跪着,甚至趴着才能施焊。有的则要高昂着头,伸长了脖子才能焊接。有时,同一个姿势要保持一整天,一整天干下来,连腰都直不起。
对于廖国锋而言,身体劳累是小事,但专业的不对口及电焊技能的缺乏是一定要弥补的。他知道,要想焊得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当时认为,随着焊接机器人的广泛使用,理论和编程迟早会派上用场。因此,他找来了900多页像砖头一样的《机器人操作指导综合手册》,一边研读一边实践,几年时间,愣是通读了三遍。
由于当时使用的是外面厂家提供的电焊设备,平时遇到难题廖国锋就到现场请教厂家的师傅,厂家的师傅不在,他就电话咨询,一定要把难点攻克才肯罢休。他花了比别人多的时间来学习焊接理论,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车间练习焊接技能。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一身的绝招绝技,成为公司里焊接技术超群的工人技术专家,被公司聘为首批技能大师。
技术比武露锋芒 技艺高超创佳绩
电焊是柳工应用最多的工种,也是最重要的工种之一。柳工工会每年举行电焊工技能比武,各生产厂也会每年举行一次类似的技术比武。2004年至2007年,廖国锋连续三届夺得公司电焊工岗位技能大赛冠军。
荣耀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柳工的技术比武是利用选手们的业余时间来进行的。当时正是公司高速发展的时期,电焊工更是忙得顾不上家,要抽出时间做大赛备战练习,不仅意味着要高效完成生产任务,还要牺牲业余时间。廖国锋总是第一个走进操作间,最后一个出来。一天的练习下来,双眼被电焊弧光“灼伤”得像两只红肿的桃子。晚上,工友都下班了,他却还不肯停下来,从摆枪位置,焊接参数都在不停地摸索,争取找到最佳点。翌日,他会把不满意的问题带到现场向师傅们请教,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为止。
皇天不负苦心人,廖国锋的努力没有白费,接踵而来的荣誉让他名噪一时。他在比赛中所表露出来的沉稳、镇定、灵活、善于使用资源等综合素质,奠定了他成为柳工首批技能大师的基础。
除了在技术比武中大显神威外,廖国锋更多的是把技艺用在实际生产中。他主导实施的CLG855装载机前车架连接板、前中梁连续船形焊方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焊接的外观质量。他设计制造的主机架护罩拼焊定位工装,使护罩装配合格率由20%提高到99.7%。
头脑灵光小灶开 技术美誉传海外
通过不断地自学,廖国锋还学会了焊接工装设计和复杂焊接工艺编制,在公司高端产品结构件设计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9年,美国CASE公司焊接专家特莱伯到我公司,进行富氩混合汽体保护焊培训,当时此焊接工艺的应用不像现在这么广泛,公司也未曾采用过。廖国锋深感新工艺前景可观,勤学苦练,每天总是比别人早到晚走。“西方人没有午休习惯,我借此机会经常找特莱伯先生‘开小灶’。”最终,他掌握并精通了这门新技术。特莱伯先生赞道:“这是我在中国遇到的最好的、最刻苦的、最善于学习的电焊工。”
廖国锋在焊接技术方面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00年,美国CASE公司进行全球供应商招标,廖国锋所在的柳工路面机械公司一举中标成为CASE公司铲斗、动臂、振动锤等部件的生产和供应商。柳工产品焊接质量的美誉也流传海外。2004年,澳大利亚ROBBO公司也看上了以他为代表的柳工焊接力量,主动上门寻求合作,将每年1000多台套挖斗、四合一斗、叉车架等产品交给他们生产,每年新增产值150多万元。
导师带徒是本分 满院花开才是春
天津柳工建立之初,柳工派廖国锋到新公司进行技术支持。针对新工厂基础薄弱的情况,他带头苦干巧干,带领焊工们努力提高焊接技能,为天津柳工培养了40名拼焊骨干。在当年天津空港保税区举办的首届焊工技能大赛中,他带出的两名年轻徒弟分别夺得气体保护焊亚军和电弧焊季军。廖国锋的培训才能从此被发掘。
回到柳工总部后,公司聘请廖国锋为培训专员,专门培训焊接人才和攻关电焊项目。在他带出来的徒弟中,涌现出一大批在一线生产中挑大梁,在各种岗位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的电焊技能高手。光是参加柳工内部举行的电焊工岗位技能大赛,在2006年度和2007年度比赛中,就创造了4人进入前六名和7人进入前十名的战绩。
2013年,柳工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廖国锋(劳模)创新工作室”。两年多来,廖国锋带领他的工作室团队,承担起装载机公司的焊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完成了20多项技术攻关、工艺改进及工装设计项目,解决了大量工艺、质量、成本、工效、安全等方面的难题,为公司节约和创造的经济价值近400万元。其中,《装载机前车架焊接工装优化》、《动臂搭子焊接工艺优化》项目分别获得2014年自治区优秀工艺工装评选二等奖和三等奖,是参评项目中少数由一线工人主导开展的项目。
为促进柳工产品制造整体实力的提升,廖国锋还多次接受公司委托,以工人焊接专家的身份,前往柳工位于天津、江阴、镇江等地的子公司,进行培训和技术支持。
新鲜玩意挠心痒 艺无止境虚心学
柳工为廖国锋配备了办公室,但他除了在电脑上绘图,其他时间都在生产现场,继续从事一名普通电焊工的工作。他说:“在现场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现场才能解决问题。”
电焊新技术的发展,让他在进行“工装设计”时遇到了一些瓶颈,对此,厂里开展了“高级技师结对子”活动,将掌握新技术但缺乏实践经验的本科高级工程师与实践经验丰富但新技术基础薄弱的高级技能专家结成互学对子,取长补短。为了使用电脑熟练进行工装设计,廖国锋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互学对子小李的讲解和操作演示,还时不时用笔记本记下关键点。如此几次,廖国锋说:“真是学到了不少新鲜玩意儿!”
2014年,厂里联系河北唐山开元机器人公司,打算安排一批焊接机器人操作工前去培训,廖国锋知道后,主动要求前去培训,厂里负责人说:“你的电焊水平都这么高了,还需要去培训?”廖国锋说:“艺无止境,听说这次培训有新技术,不去会心痒的。”
培训期间,他作为带队组长,要求组员每天提前达到教室,做好复习和预习,当天的授课结束后,他会安排组员进行讨论。在为期20天的培训中,他们系统地学习了焊接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传感功能的扩展应用、深层次功能的应用开发、维修保养及报警分级故障排除等专业知识,参加了实际操作训练,并取得了焊接培训结业证书。(石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