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独弦琴“校园传承”成中国与东盟交流桥梁
摘要提示: 中新社南宁12月22日电 题:京族独弦琴校园传承成中国与东盟交流桥梁 作者 钟建珊 蒋雪林 恋就恋,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21日晚,美丽的独弦琴演奏艺人孙伍端坐在广西艺...
中新社南宁12月22日电 题:京族独弦琴“校园传承”成中国与东盟交流桥梁
作者 钟建珊 蒋雪林
“恋就恋,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21日晚,美丽的独弦琴演奏艺人孙伍端坐在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厅内,身穿一袭白色京族长袍,左手轻拨独弦琴长弦,右手拈动瑶柱,将九腔十八调的古老壮族山歌《藤缠树》演绎得百转千回。
独弦琴特有的泛音,令这曲壮族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更为醉人。音乐厅内,观众安静不语,细细聆听孙伍指尖下的音符。
“一弦出百音,独弦可成曲,这是独弦琴最有魅力的地方。”孙伍说,但这门独特的京族民间艺术在数百年前已没落,如今面临失传,她最大的梦想是希望独弦琴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研究所独弦琴高级研究员李平22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介绍,独弦琴出现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朝,在广西防城港等京族列岛间流行。明代时期,独弦琴传播至越南及东南亚各国,并传承了数百年之久。“那一根细细的琴弦,牵连着中国和东南亚知音客的心。”
目前,独弦琴已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部门已对这项京族特色文化采取保护措施,并鼓励独弦琴“复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独弦琴传承人。”李平说,名扬中外的中国女子十二乐坊中,第一代独弦琴演奏艺术家雷滢即是“复兴计划”培育下的“头号种子”。2004年,中国女子十二乐坊举办“东南亚巡回演奏会”,中国独弦琴再次与东南亚民众见面,并引起轰动。
如今,李平不仅在中国国内培养独弦琴接班人,更注重在海外传播独弦琴艺术。2006年,他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新加坡,教奏独弦琴,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新加坡器乐爱好者喜欢上了独弦琴艺术。独弦琴演奏也因此在新获得广泛传播。
如恩师李平一样,现年21岁的孙伍也继续着传承发扬独弦琴艺术的事业。今年6月,孙伍受泰国马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前往泰国玛哈沙拉坎、曼谷、黎逸府,进行独弦琴艺术交流演出,反响不俗。
不仅中国在竭力挽救和推广独弦琴艺术,东盟国家亦在为此做努力。越南国家音乐学院教授阮氏清心表示,独弦琴在越南民间十分流行,被越南人视为“国乐”。但独弦琴在越南的学校中还未普及,中国把独弦琴纳入教育体系的做法,让阮氏清心感到十分高兴。“中国京族与越南京族一脉相连,独弦琴是两国共同的艺术,独弦琴在中国传承,越南独弦琴艺术也不会断。”
李平称,为让独弦琴更易学,现代独弦琴在演奏技法上做了改良,手法更为简洁易懂。他说,毫无基础的初学者,只需要10个课时便可掌握一段小曲的演奏技巧;学习20课时后,可达到登台表演水平。“尽管演奏技法改良了,但这并不会影响到独弦琴特有的音色,且更易于传承。”
李平透露,下一步将会大力筹措大型独弦琴演奏会巡演,“不仅在国内举办,我们要在东盟国家等地寻找更多独弦琴的知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