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族高脚罾暨广西防城港民族文化进京展演

26.10.2016  07:08

广西新闻网 北京10月25日讯(记者 潘毅)金秋十月,秋风送爽。10月24日至27日,以罾·琴·韵为主题的中国京族高脚罾暨广西防城港民族文化展演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举办。

京族,位于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三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唯一以海洋为生的民族,所以又称“海洋民族”。京族目前人口只有两万多人,是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少数民族之一,京族三岛拥有美丽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感情浓郁的民族风。

为更好地让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师生加深对广西防城港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印象,本次文化展演还特邀壮族、瑶族同胞和高脚罾的京族传承人一起来到北京汇报演出与大家进行了现场交流互动,成为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让大家对防城港民族文化传统的了解更加直观。

民族文化演出外,还有专题摄影作品展览。防城港市居住有汉、壮、京、瑶等21个民族,共展出防城港市摄影人的本土原生态民族文化纪实摄影作品及京族字喃约三百幅,分“罾、琴、韵”三大部分。真实地记录了高脚罾文化,展现了防城港传统民族文化、多彩的民俗风情,生动形象展示了京族群众使用高脚罾,收获海产独特的生产方式。镜头中,京族群众脚踩高跷,肩扛罾,像海上巨人一样高高地站在海水中推罾、起罾、捡虾、抖罾,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罾”部分主要展示防城港市著名摄影家刘小明先生历时十一年深入京族民间,以纪实摄影的形式,实景、实事记录中国京族最后几位真正的高脚罾老人的传统日常生活生产情况,并出版了《中国京族高脚罾》摄影集,这部摄影集视角独特,时间跨度大,内容真实且接地气,是此题材国内外第一部纪实类专题影集,具有一定的民族史文献资料价值,其中的《大海之歌》,入选央视2010年春晚背景图;“琴”部分主要展示著名的京族独弦琴和防城港市原生态黑衣壮族传统天琴。防城港市防城区板八村平打组八十多岁高龄的陈秀坚、韦俊梅夫妇,继承壮族天琴的原始制作和弹唱,陈秀坚纯手工制作的传统天琴,不仅形制、花式、花纹独一无二,而且弹奏方式也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数十年来只为各地上门求琴者制作一百多把,相当珍稀,现已无传人,濒临消失;“韵”部分主要展示防城港市其他一些独有的民族族群文化。大板瑶、小板瑶族群,在国内基本聚居于防城港市峒中镇十万大山深处的大坑、小坑等七个自然村,大板瑶在此现仅存二千人左右,小板瑶仅存约几十人,其他地方存在少量,他们的民俗独特,日常服装亦崇尚花饰艳丽,有“大红威仪”之称,其民俗文化研究价值很高。

举办此次展演,是在进一步开展挖掘承传、推广发展国家的民族非遗文化及地方特有、特色民族文化工作的同时,希望藉此学术宣传平台为契机及推手,大力支持防城港市展示其独特文化底蕴及其各种特有的优质文化及自然产业资源,支持其打造地方特有、特色文化标签、提升其文化品质和城市知名度,支持其利用开发好地方极其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发展好地方底蕴深厚、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化事业而提供一些思路及探索,从而能够促进其经营好各种独有的沿边沿海地区海陆兼备、内外兼备型的文化及自然资源,促进其加快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和经济同步发展繁荣的现代化口岸城市,共同为落实好国家适应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落实好“沿边沿海经济带”和“海上新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而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