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综述
环保部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同比和环比均有所改善。两年多来,京津冀因为雾霾等问题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聚焦的大气污染重灾区,同样因为这个原因,京津冀也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区域,一场不断寻找污染源并严防严控的呼吸保卫战随之打响,步步推进。
大气污染点点寻
根据环保部的统计,4月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月均浓度与上年同比下降18.3%,与上月环比下降16.3%。
作为中国雾霾重灾区京津冀的百姓,在与PM2.5相处的两年多来,他们逐渐认识到治霾需要积跬步以至千里。
“为了治理大气污染,我们必须一个百分点一个百分点地寻找污染源并对其控制。”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原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包景岭说,“治理大气污染,方方面面都应该考虑到,就应该胡子眉毛一把抓。”
北京、天津、石家庄去年先后完成颗粒物源解析工作,明确了机动车、扬尘和燃煤分别是三地本地PM2.5的首要来源,并据此进行精确防控。
北京去年淘汰老旧车47.6万辆,实现减排挥发性有机物1.6万吨,减少燃煤量280万吨;天津绘制了涉气污染源信息分布图,并自今年5月1日起,将烟尘排污费征收标准上调10倍,同时按照每公斤1.5元的标准开征施工扬尘排污费;河北去年共压减炼铁产能1500多万吨,炼钢1500多万吨。
此外,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升级和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减少,在北京、天津及河北省一些城市,针对大气净化的生活污染源治理也在逐渐展开展。
步步推进不靠风
与十几年前沙尘暴肆虐时不同,可以吹散雾霾的风现在比较受京津冀百姓欢迎。去年10月,当一场严重的雾霾袭击北京之时,网络上疯传的一句话让生活在京津冀的人民一阵苦笑:“别着急,风已经到张家口了,蓝天就要来了”。
此外,去年多项重大活动时突击关停许多企业,产生了“APEC蓝”以及“XX蓝”等网络新词,欣喜中透着无奈。等风来、靠突击,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在这些非常态措施的背后,京津冀大气生态建设也在步步推进。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第四次会议近日召开,国务院领导表示:“‘大气十条’出台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有效运行,重点治理任务有所突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落实体系基本形成,环境监管执法手段更加有力……”
梳理历次同主题会议可以看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外延不断拓展。
2013年9月,会议安排部署了重污染城市治理、压减煤炭、机动车污染减排、高污染行业及重点企业治理、采暖期污染管控等多项工作;去年5月,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新提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秋冬季禁烧;同年10月,提出严控扬尘污染;今年5月,提出大力开展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加强面源污染控制等最新安排。
从最初的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发展为对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秸秆焚烧进行综合治理的控煤、控车、控尘、控污、控新建项目、控农等“六控”体系,京津冀都在行动,立法、市场和科技成为三地大气生态建设的三大利器。
除了国家层面出台“大气十条”、新《环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外,京津冀地区近年来针对大气污染也纷纷出台相关地方条例,不断细化的法律约束,并加强环保执法;同时,京津冀也不断通过调整污染物排放价格引导企业走向环保;此外,环保部最新的通报显示,无人机等新兴科技手段也被不断运用在环保监督工作中。
呼吸之战需协同
流动的空气不以京津冀的行政区划为界,去年京津石三市的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PM2.5的区域传输贡献率在三地均占到30%左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三地大气生态建设无论从科学还是战略角度考量都应该协同推进。
2013年9月,“大气十条”出台后,环保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对该地区每个省份防治目标均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六省区市与环保部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
2013年10月,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环境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作为一个专门机构来负责京津冀及华北区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研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三地双边协议纷纷将生态建设摆在显著位置,在中央统一部署下,以“六控”为主的措施已经为三地大气生态建设构成“同图”,然而,由于三地所处不同发展阶段,人财物力悬殊,属地管理权限约束又使得大气治理的资金没法放入一个盘子,对“同步”构成了不小的障碍。
“北京栽两三米(高)的树,我们只能栽二三十公分的小树苗。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我们造了很多低质低效林,丰宁有80万亩树林亟须改造。”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林业局副局长何万义说。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建议,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要尽快制定统一政策和标准,对控制项目开展区域联合统计、监测、检查、考核和奖惩,并推进税费改革,将环境税作为区域共享税征收,将共享税的大部分用于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同时要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记者李鲲、倪元锦、乌梦达、巩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