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老缅泰执法安全合作五周年
2016年12月23日,巡逻编队鸣笛路过,“湄公河第一哨”的战士们列队敬礼,路过这里,就算真正回到祖国了。它意味着中老缅泰第五十三次湄公河流域联合巡逻执法行将结束。这次联合执法期间,湄公河上又是安全稳定的。
湄公河全长4908公里,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后流入南海,是沿岸各国人民商贸交流、友好往来的“黄金水道”。然而“黄金水道”并不太平,贩卖毒品、走私枪支、拐卖人口、抢劫勒索等犯罪活动频发。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发生后,在中国的倡导下,中老缅泰四国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逐渐形成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包容并蓄、平等互利的“湄公河精神”,创造性地建立起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这才有了今天已达53次的联合巡逻执法,并为沿岸各国人民带来期盼已久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5 年弹指一瞬,往事历历在目
2011年,湄公河“10·5”惨案举世震惊,13名中国籍船员被残忍杀害、抛尸河中。为尽快缉拿凶手,给遇难同胞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还沿岸各国人民一片安宁的天地,中国政府倡导建立起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这是惨案发生后的一份时间表——
第十八天,中方呼吁建立中老缅泰四国维护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安全的执法合作机制。
第二十五天,中老缅泰在北京召开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四国发表联合声明,携手宣布“切实履行维护湄公河流域治安稳定责任,迅速建立四国湄公河流域安全执法合作机制,还沿岸各国人民以和平安宁”。
第五十天,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部长级会议召开,决定自12月中旬起开展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并在中国云南关累港举行首航仪式。
2011年12月9日,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联合指挥部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揭牌,标志着四国执法安全合作新平台正式建立。次日上午10时30分,3颗信号弹划过天空,“启航”命令响彻关累港,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次巡航正式启动。
5 年时光流转,“黄金水道”再现繁荣
据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统计,中老缅泰联合巡逻执法从第一次到第五十三次,历时5年多时间,总航程2.6万余公里,总航时1767小时。期间,四国共派出执法人员8256人次、船艇393艘次,共检查船只686艘次、人员3506人次、货物5.04万吨,成功救助遇险商船116艘次、船员454人次,护航商船420艘次。
其中,湄公河流域峡谷众多,特别是位于缅甸、老挝、泰国交界的“金三角”地带有大片交通死角并且长期盛产鸦片。为共同打击毒品犯罪,进一步维护流域治安稳定,2013年4月,中老缅泰四国启动湄公河“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2015年“平安航道”行动机制邀请柬埔寨、越南两国加入。据统计,2013年以来累计破获涉及湄公河流域毒品犯罪案件1.9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万名、缴获各类毒品52.4吨及易制毒化学品370吨。
今年11月,本报记者曾体验采访第五十二次执法巡逻,其间了解每天的行程规划,得到的却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湄公河上只可能预计到哪里,有好多次眼看就要停靠到码头了,求助电话却来了……”
“听着湄公河熟悉的水声,听着船艇长鸣的汽笛,心里才踏实。”行走湄公河已20年的中国籍船长李开权在湄公河惨案发生后,黯然回了老家。得知四国联合巡航后,他又迫不及待地操起了旧业。“看到巡逻艇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感到热血沸腾又无比心安。”李开权说。
5 年成就典范,执法合作走向深远。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四国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已成为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新典范。5年来,四国执法安全合作越来越密切,联合巡逻执法已实现每月一次常态化运行,并从单一的联合巡逻发展到联合扫毒、联合搜救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从传统合作领域拓展到打击恐怖主义、非法出入境、拐卖人口、网络犯罪等新的合作领域,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平安航道”。
面向未来,中老缅泰将进一步深化密切合作,不断开创执法安全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新平台。2016年3月,中老缅泰柬越六国在中国海南召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在此机制下,各国将携手打造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南南合作的新典范,结成更加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一次联合巡逻执法的结束标志着下一次的开启,5年时间让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日益成熟,推向深远,正如这条从远古走来的大河,世世代代生生不息,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