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转载:及时预警 为防灾减灾赢得时间
01.09.2015 11:41
本文来源: 气象
信息传递更通畅 部门联动更有效 及时预警,为防灾减灾赢得时间
“预计洞口县3小时内降雨量将超过50毫米,请注意防范!”6月8日5时,湖南省邵阳市气象台,一夜未眠的值班预报员,发送了一条暴雨橙色预警信息。洞口县各乡、镇、村防汛责任人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启动预警广播,通知群众转移。抢在暴雨袭来前,全县紧急转移6000多人,无一人伤亡。 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数十次强降雨过程,“南涝北旱”特征明显,局地性、突发性、极端性天气偏多。自2014年开始的新一轮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今,对包括我国在内全球多地的天气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今年汛期天气形势异常复杂、严峻。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汛期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 气象预报更精准。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日趋完善,数值天气预报能力不断加强,预报员们仔细“把脉”“会诊”,使得预报预警日益准确、及时。“天气预报是否准确及时,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虽然预报还做不到百分之百准确,但我们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对记者说。 部门联动更有效。7月20日,中国气象局与水利部首次联合向公众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中国气象局牵头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在29个部门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气象灾害防御部际联动机制日益规范完善。 信息传播更畅通。如今,气象信息员在全国村屯的覆盖率达99.7%,73万余名气象信息员,奔走在汛期防灾减灾一线。接收传播预警信息,组织协助群众防灾避灾,收集上报灾情,气象信息员成为让信息传递畅行“最后一公里”、使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基层的关键环节。 为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短信、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渠道,最大范围传播预报预警信息及相关科普知识。《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30日01版) 监测天气变化,加强联防联控 握紧灾害防御“发令枪 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来自日趋完善的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里,一排排电脑,不停接收着风云气象卫星传回的清晰云图。在气象卫星“天眼”监测下,台风踪迹一览无余。8月8日,今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先后登陆台湾和福建。中央气象台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为47.6公里,强度预报误差为4.3米/秒,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我国已编织了一个捕捉变幻风云的“天罗地网”,由7颗气象卫星、181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12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5.8万个自动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综合气象观测能力总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来自不断加强的数值天气预报能力。 现代天气预报的关键是数值天气预报,也就是根据大气运动变化规律编写一系列数学方程,将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输入高性能计算机进行运算,推演未来天气发展变化。我国已建立比较完整的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并不断完善。 “数值天气预报是预报员的好帮手。”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毕宝贵介绍,今年汛期,中央气象台对中尺度数值模式的产品加强了研发和应用,预报员可以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移动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提高暴雨和台风预报精准度。 准确及时的预报预警,来自仔细“把脉”“会诊”的预报员们。 7月8日,今年第10号台风“莲花”登陆;7月9日,第9号台风“灿鸿”接踵而至。9日13时,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专家高拴柱,仍在值班大厅里忙碌。他嘴里念叨着“实在太累了,眼睛都睁不开了”,但身子却牢牢定在电脑前。 汛期,预报员们夜以继日细细“把脉”,认真“会诊”,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经验作“订正”,比如调整降水的量级、中心、落区等,千方百计提高预报准确度和精细化水平。 6月28日,陕西佛坪县遭遇历史罕见大暴雨侵袭,当地气象部门提前发布预警。西岔河镇西岔河村收到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后,村干部立即组织村民转移。23时,全部撤离;23时30分,洪水暴发。“就差了半个小时!幸好我们及时撤离,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村支书郑成立说。 部门联动 织牢防灾减灾“防护网” “预计今天晚上到明天,广东东部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7月20日19时30分,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节目中,广东省紫金县龙窝镇居民温丽红看到预警信息,马上提醒家人和邻居注意防范。 这是中国气象局与水利部首次联合向公众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以往政府部门会根据预报一级一级部署,组织村民进行防御,像这样直接面向公众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还是第一次。”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副主任谌芸说。 部门联动,为汛期防灾减灾织牢了“防护网”。目前,中国气象局牵头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制度,在29个部门与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气象灾害防御部际联动机制日益规范完善。 在各地,各级政府普遍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等指挥协调机构,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在今年汛期中发挥重要作用。 广西2014年专门印发规定,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接到重大气象信息和重要汛情旱情报告后,要亲自研究部署应对。这是国内各省(区、市)中,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规范党政“一把手”对重大气象信息的处置工作。河北近年来不断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在省、市、县普遍成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针对暴雨等出台了相应的防御办法,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试点范围。 贴身服务 降水变化趋势每10分钟更新一次 “村民们刚撤出来,泥石流就来了!”甘肃省张掖市红湾寺镇副镇长张登斌回想起泥石流发生时的那一幕,仍然心有余悸。 张登斌同时也是镇里的气象信息员。7月4日凌晨,他收到张掖市气象局发来的手机短信:预计当晚局地有暴雨。在年降水量不足195毫米的张掖,暴雨罕见,极易引发地质灾害。“我看情形不对,赶紧喊上同事去挨家挨户敲门。”当晚,全镇26户70多人从危险地带转移到安置点,躲过了泥石流灾害,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在全国,有73万余名气象信息员奔走在汛期防灾减灾一线。气象信息员在村屯的覆盖率达99.7%。接收传播预警信息,组织协助群众防灾避灾,收集上报灾情,气象信息员成为让信息传递畅行“最后一公里”、使防灾减灾工作融入基层的关键环节。 为确保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各级气象部门充分利用手机客户端、短信、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渠道,最大范围传播预报预警信息及相关科普知识。 在“智慧气象”客户端上,近1小时的降水变化趋势,每10分钟就会更新一次。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网络服务科科长李建告诉记者,高频率滚动更新信息是该客户端的一大特点。投入应用以来,下载量已达近5万人次。 类似的气象服务客户端呈“遍地开花”之势,增加了很多贴身又贴心的服务。网友评价说:“这种天气预报以‘我’为中心,终于不用跟‘局地’较劲了!”。《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30日04版)
本文来源: 气象
01.09.2015 11:41
故
事
2022年部门预算专题审议会召开
相关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黄伟京率自治区人大调研组赴玉林调研
相关链接: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