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坚守记者光荣的责任

09.11.2015  13:39

 

 

  每一个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都与把握机遇的要求内在一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正是把握机遇、实现升级的过程  

  102项关键技术,托起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着眼于高端制造业和高端价值链的创新,不仅将终结“10亿双袜子换1架飞机”的时代,更将开启崭新的市场,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新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正是观察中国经济走势的一个窗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风口,拥有了从“物理变化”转向“化学变化”的机遇。

  正因如此,前不久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机遇仍然在我,而内涵深刻变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准确认识并把握这一内涵变化,对于认清“中国号”航船的前行方向,对于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具有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认识中国的“升级机遇”,也应该从国际与国内两个维度展开。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新的增长动力尚未形成,以出口为导向的“代工模式”难以为继,中国正可减少对粗放式发展老路的依赖,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对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形成了“双重挤压”,中国正可减少对重复投资、人口红利等要素驱动的依恋,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应对风险挑战、扩大发展利益。

  从国内来看,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规模优势日益面临着“边际效用递减”的困境。一味扩大规模投资,虽然短期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也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说,今年前5个月,煤炭全行业利润下降了60%多,冶金行业利润下降了36%,消化过剩产能依然任重道远,再靠规模快速扩张,就是用短期增长透支未来发展。在“规模优势”逐渐探底的地方,新的增长动力才会不断孕育,新的产业形态才会不断开拓。摒弃大干快上、强力刺激的老路,走出转型升级、凤凰涅槃的新路,可谓正当其时。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世界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动力,中国也正处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历史关口,这种内外联动的“历史性交汇”,为中国经济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有这样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尽管近年经济增速放缓,但是北京写字楼的空置率却持续走低,来自金融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写字楼需求占去65%,这背后是万众创业催生的旺盛需求。这个戏剧性的反差表明,升级的机遇已经初露峥嵘。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7%,高于GDP增速近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能力日益增强;高科技产业增加值增长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高出4.2个百分点,创新驱动正在逐步发力。这都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

  从这个意义也可以理解,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也正是为了更好地抓住战略机遇期的时间窗口,实现升级换代的“惊人一跃”。用创新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用协调补足持续发展的短板、用绿色应对资源环境的约束、用开放实现更高层次的内外联动、用共享激发群众的创造热情……每一个发展理念的价值指向,都与把握机遇的要求内在一致,可以说,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也正是把握机遇、实现升级的过程。

  一个国家,只有抓住机遇、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踏准时代的鼓点、赢得发展的先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已经让世界见识了中国的“体量优势”;在未来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将以更多原创性的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质量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