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滑向暴力边缘 过半受访者直言被滥用

15.06.2015  15:33

 

 

 

漫画:徐骏 

  人肉搜索在打击腐败、遏制不良风气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人肉搜索已经滑向网络暴力的边缘,部分网友扛着“正义”的大旗追究别人的过错,却不考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权利,被人肉者受网络暴力绑架,往往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甚至波及家人、朋友……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839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直言人肉搜索被滥用, 56.1%的受访者指出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涉嫌违法违规,66.4%的受访者建议从法律层面规范人肉搜索行为。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0.4%,90后占6.3%,80后占39.4%,70后占32.6%,60后占14.7%,60前占6.6%。

   22.0%受访者坦言自己有意无意参与过人肉搜索  

  北京某高校大三学生魏巍是一档综艺节目的忠实粉丝。有一次由于认为节目中游戏环节设置不合理,她在微博上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带提到了某位明星的表现,没想到给自己引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这个明星的好几位粉丝在我的微博下留言,还发私信,指责甚至辱骂我。刚开始我还简单地辩论了两句,后来根本不敢再发言,因为我感觉再分辩下去可能不只是遭受语言攻击这么简单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魏巍心有余悸地说。

  “网络是个虚拟空间,每个人都处在一种匿名的状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肉搜索很可能形成网络上的一种集群行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邱新健指出,人肉搜索的对象,可能是违反了国家相关法律,也有可能违背了社会道德,引起公众的义愤。由于法律方面对其处罚的缺位或者不及时,一些人就会选择人肉搜索的方式来替代公权力执行惩罚。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黄荣贵认为,人肉搜索行为在我国社会相对常见,原因有很多,或者是粉丝要维护他的偶像,或者是某一群体要维护自身的利益。

  调查显示,6.3%的受访者参与过人肉搜索,15.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可能无意识参与过,二者合计达22.0%。75.0%的受访者未参与过,3.0%的受访者回答不清楚。

  调查中,58.1%的受访者坦言人肉搜索会让自己失去安全感。55.1%的受访者直言人肉搜索已被滥用。

  “网络暴力实在太可怕了!”魏巍说,此前她乐于在网上发表言论,以此舒缓心情,获得认可。但是被明星粉丝攻击之后,她担心自己的ID账号被过多暴露,再不敢在网络上随意发声。“不是所有人都是冷静的,你根本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她感叹道。

  如今,一些公职人员也参与到人肉搜索中,导致公民个人户籍、开房记录等信息被公开。

  调查显示,对于公职人员参与搜索,56.1%的受访者认为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涉嫌违法违规,53.1%的受访者指出这是一种滥用职权行为,52.4%的受访者表示这种情况让民众没有安全感。

   62.5%受访者认为处罚难导致恶意人肉搜索频发  

  邱新健指出,参与人肉搜索的人中,有跟风的,也有坚持所谓的正义的。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意识,有的参与者很可能会在法律上造成对他人的侵权,人肉搜索也可能异化成以暴制暴的情形,在更广泛的网络空间里面发生非理性行为,破坏网络社会应有的秩序。

  调查显示,对于人肉搜索,受访者的看法存在矛盾。69.9%的受访者认为这种方式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57.4%的受访者认为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隐私权,34.6%的受访者认为它属于网络暴力,30.9%的受访者认为它超出了公民权利和道德承受范围。同时,43.2%的受访者认为人肉搜索在某些时候可以惩恶扬善,28.5%的受访者认为它是公民监督的正当方式,27.1%的受访者认为它帮助大家了解事情真相。另外,12.8%的受访者认为人肉搜索转移公众视线,对事实反而不利。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赵万里认为,人肉搜索本身是一种比较灰色的行为,判断其对错往往与事件本身联系在一起。“如果是大家不认可的事件,大家就不认可这种行为,如果道德上有共鸣,大家就认同”。

  当下,恶意的人肉搜索行为频繁发生。究其原因,62.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找不到责任主体和侵权证据导致处罚难,49.8%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和随意性,44.5%的受访者认为这源于部分特殊职业人员推波助澜,38.0%的受访者归咎于互联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不作为,35.1%的受访者认为是粉丝疯狂追星的结果,31.0%的受访者认为是集体无意识的作用。

  黄荣贵认为,人肉搜索引发不良后果,主要原因是公众在网络讨论中缺乏一个关于底线的共识。“有的参与者很情绪化地参与骂战,缺乏理性的态度,最终忘记了为什么支持,为什么反对”。

  赵万里认为,现在人们的隐私意识有所增强,但也只是针对自身,涉及别人时往往就会考虑的比较少,法律和道德意识相对欠缺,在很多问题上暧昧不清。他还指出,一般情况下,人肉搜索产生了恶性的后果才会得到追究,如果只是泄露了信息,常常得不到有效的追究。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不断出现效仿者。

   66.4%受访者建议从法律层面规范人肉搜索行为  

  “很多网民参与人肉搜索都是根据网上的有限信息,被激发了某种道德正义感,而实际上网民接受的信息不一定是真实的。”赵万里认为,人肉搜索是很容易被别人利用的手段,不论造成的结果怎样,其本身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不管是在对的事情上还是错的事情上,这种行为都应该被禁止。他建议公众在使用极端手段表达正义感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轻易涉入一些事件,更不要通过人肉搜索对事件的走向产生影响。

  邱新健认为,人肉搜索是通过舆论的压力形成倒逼机制,从而引起相关职能部门重视。表面上看来维护了公平正义,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肉搜索的对象。“当出现违反法律的事情时,公权力应当及时应对,让违反法律者得到处罚,消除网民的激昂情绪,同时也要创新制度,对人肉搜索进行清晰的界定,严惩刻意暴露他人隐私的行为,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

  “网络舆论监督很重要,但是不能以人肉搜索为基础。”黄荣贵认为,公民监督和人肉搜索是可以分开的,人们不应该用一种恶来遏制另外一种恶,而应该通过一种合法的、良性的方式追求正义。他希望公众在网络中能够慢慢形成一个关于底线的共识,这样网络讨论才能正常进行下去。他同时指出,这个共识的形成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指引能够实现的,需要网民一起努力慢慢形成。“在双方的辩论中,如果我们认可别人的观点,在某个情景或者某个时刻是愿意接受妥协的”。

  受访者对规范人肉搜索有哪些建议?调查中,66.4%的受访者建议从法律层面规范人肉搜索行为,61.1%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网络实名制,45.4%的受访者提议慎用人肉搜索,44.4%受访者建议网民树立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43.6%的受访者建议强化网络服务者的审查义务,34.6%的受访者建议社会共同谴责恶意人肉搜索行为,27.7%的受访者建议当事人勇敢自诉。

  对于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调查中,55.9%的受访者认为应当禁止公职人员参与人肉搜索,46.6%的受访者认为掌握重要信息的公职人员应有基本职业道德,38.8%的受访者呼吁公职人员更要理性参与网络行为,36.0%的受访者认为随意暴露公民个人信息的公职人员应受到严惩。(记者 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