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投入132亿元全面整治大气污染
《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印发
投入132亿元,注入科技,全面整治工业大气、机动车、扬尘、面源污染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讯(记者 冯晓华)市环保局昨日发布《南宁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4—2025)》(以下简称《规划》),将在全市六县六城区范围内,分近期、中期、远期三阶段,预计投入资金132亿元,在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清洁能源改造、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污染控制、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建设、科技支撑等方面实施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到2025年,让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能源结构
●现状:
目前,我市工业企业分布广泛,小企业较多,仍存在相当数量的建材、造纸、制糖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这些工业的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因此,控制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是重中之重。
●措施:
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优化。根据《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南宁将共计淘汰炼铁1万吨、炼钢62万吨、造纸76.15万吨、水泥639万吨、日用陶瓷2300万件、石化化工8万吨,关停淘汰46家轮窑和无顶开口窑企业,关停淘汰67家黏土烧结砖窑炉企业。2015年至2017年,还将结合产业发展和空气质量状况,制定范围更宽、标准更高的淘汰政策,再淘汰一批落后产能。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主城区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水泥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
加强清洁能源利用,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规划》指出,我市将开展禁燃禁售高污染燃料工作,到2016年年底前,将逐步完成现有燃用高污染燃料的工业窑炉、炉灶等燃烧设施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完成禁燃禁售区内高污染燃料清查工作。2020年,将结合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调整禁燃禁售区域。同时,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分布式能源以及优化农村能源结构。2015年年底前将完成建设LNG站及CNG站共31个。到2020年,在主要城区需要集中供冷、供热区域均规划布局分布式能源站。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建设条件的工业园区、生态园区、大型商业中心建设分布式能源站12座,总装机规模达到2006MW;到2015年年底,累计建成农村沼气池52万座,适宜建池农户入户率达到73%。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
发展清洁能源汽车
●现状:
根据《南宁市灰霾天气污染特征研究》课题表明,市区PM2.5来源成分中机动车排气污染占21.0%,排名第二。因此,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发展清洁能源汽车,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有力举措
●措施:
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15年年底前报废已领取通行证的国Ⅰ、国Ⅱ营运黄标车,并完成淘汰2005年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的目标任务;到2017年年底前基本淘汰全市范围内黄标车;2015年起,对使用年限达10年以上(含10年)、连续3个检验周期未检验合格的老旧汽车,一律强制报废。同时,深化公交车尾气污染治理,对于冒黑烟的公交车,由企业先进行治理,再由有关部门对治理后的车龄达5年以上的公交车环保检验情况进行检查,对通过技术手段治理公交车尾气污染且取得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按照使用年限划分等级,给予不同额度补贴。另外,2017年年底前,进一步扩大市区黄标车限行禁行范围,并在武鸣县、隆安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划定黄标车限行禁行范围。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2014年至2015年新增清洁能源公交车1200辆、清洁能源出租车1800辆,争取建成加气站共31座,清洁能源公交车型占比超35%、出租车型占比超25%。2015年至2017年购置清洁能源公交车500辆左右,购置CNG出租车700辆左右。2017年,清洁能源公交车所占公交车总量比例达到45%以上,2020年达到65%以上,2025年达到90%以上。
加强扬尘管理
严管面源污染
●现状:
目前我市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均超过二级标准值。我市正处在大发展大建设时期,PM10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空气质量。因此,扬尘、面源污染须严管。
●措施:
加强绿化建设,控制扬尘污染。2015年要建成南宁市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监控与执法管理信息系统平台,2020年各区、开发区力争建成环卫车运营管理平台。同时,2016年年底前,我市扬尘污染控制区应达到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2020年年底前,达到建成区面积的85%以上。 此外,按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建设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公园、绿化广场、景观林带、立交桥、人行天桥等立体绿化系统,到2016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力争到2020年和202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50%以上。
深化面源污染管理。所谓的面源污染,是指溶解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地点,在降水或融雪的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有机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有害等其他形式的污染。《规划》要求,深化面源污染管理首先是推进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2015年年底前制定相关的监管执法制度,确保油烟达标排放;2016年年底前,中心城区、环境敏感区域中型(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就餐座位数在250 座)以上餐饮服务单位试点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在线监控装置;2020 年年底前,完成大型餐饮企业清洁生产审核。
编辑: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