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包干”到“三权分置”

28.09.2018  08:34
  40年前,为了温饱,南宁市石埠乡实行“大包干”,拉开了农村土地改革大幕;如今,为了增收,我市积极探索“三权分置”,开启了现代农业的新征程。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改革不断推进,农村经济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生产力 吃饱饭有余粮

  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从土地经营体制的变革开始的。

  “改革开放前,大伙吃大锅饭,经常吃不饱;现在,农民的生活好得不得了。”今年63岁的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忠良村党支部书记梁安芝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忠良村属于蔬菜种植区,梁安芝介绍,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农民种植的蔬菜只能由南宁市蔬菜公司统一收售,农民不能自己买卖,“有时候蔬菜产量高,但如果蔬菜公司不能全部收购,我们也没办法。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有了自由种植自由买卖的空间。“这就看谁家种得多、种得巧了。”梁安芝说,随着国家的政策不断调整,村里的农民可根据季节来种植蔬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予我们更多的农业生产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都是我们说了算,我们可以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农民的收入就会增加。”梁安芝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也让农民有了余粮,促使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党工委书记卢作政说。

   免除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

  改革开放的红利不断释放。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农业税。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让农民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

  西乡塘区坛洛镇同富村马道坡村民李品柱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家里人口基本保持在7人左右,有水田6亩多,由于坡里在万礼水库脚下的水田属于“双造田”“保水田”,要交的公粮(征粮和购粮)比“单造田”任务重,每年大约要交800公斤公粮,需用牛车运两趟。

  李品柱说,过去稻谷产量不高,完成公粮任务需要精心管理,从育种、拔秧苗、插秧、耕田、耙田到施肥、收割、晾晒、归仓等环节,全靠人力、畜力来完成。

  “20世纪90年代后期,乡里开始推广种植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公粮也可以货币支付,田里种什么作物可以自己作主了,机械也开始慢慢地多了起来,我们才逐渐从繁重的稻田劳作中解放出来。”李品柱说,6亩多的田,除留一些种稻谷,其他的用来种香蕉、西贡蕉、辣椒等经济作物,农业种植收入提高了。

  “2006年国家免除了公粮还发补贴,我们也完全放开了,不用再考虑每年公粮的事,可以用全部精力去大面积种植香蕉和西贡蕉,用这些收入供孩子们读书。”李品柱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李品柱的三儿子响应号召,想回家试验养殖小龙虾,“现在农村政策好、环境好、条件好,年轻人应该回来闯一闯冲一冲,这样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了。”李品柱说。

   三权分置” 拓宽增收渠道

  2014年,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即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这一方面有助于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土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另一方面农民的承包权不变,只是把经营权流转出去,有助于在维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释放农村劳动力的活力。

  忠良村正是“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的受益者。“做农业辛苦,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村里的土地大多丢荒。”梁安芝说,这是农村的普遍现状。

  而“三权分置”可以让有资金有技术有想法的企业在农村大展拳脚,把丢荒的土地利用起来。2013年,忠良村第一次土地流转200亩,引进企业开发洛克玫瑰庄园,原本丢荒的土地上开出了一朵朵娇艳的玫瑰花,一时间游人如织。

  洛克玫瑰庄园的成功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不少村民尝到土地流转的甜头,纷纷要求加入其中。发展至今,胤龙百果园、胤龙马术俱乐部、无为谷葡萄园等园区相继进驻,给忠良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依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的优良条件,忠良村村民的钱袋子一天天鼓了起来。

  土地流转后,农民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以前家里地少,荒废了可惜,现在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能通过打工挣钱,两全其美。”不少流转土地的农民说。

  “三权分置”开拓出农村新天地,如今,我市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不断发展。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已完成确权面积617.56万亩,完善土地承包合同户数104.4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97.52%,基本完成了我市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