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大开发推动广西大发展

05.08.2016  13:35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重要论述

  彭清华

  富国兴邦,人才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动员令,为加快人才事业发展、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处于追赶型发展阶段的广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精神,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以人才大开发推动广西大发展。

  一、推进人才大开发是广西发展的迫切需要

  推进人才大开发是广西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无论对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方来说,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最有力的支撑。未来五年,广西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必须最广泛地凝聚各方人才的智慧和力量。

  推进人才大开发是广西加快转型发展的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发挥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广西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特别是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由于创新人才不足、创新能力薄弱,新兴增长动力难以接续,转型升级难度更大。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以人才优先发展之功,收人才引领发展之效。

  推进人才大开发是广西突破人才发展瓶颈的当务之急。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省区,人才紧缺是广西发展最大的制约。我们不仅缺乏引领技术进步的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也缺乏推动产业变革所急需的大量金融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先要抓人才。几年来,广西通过实施选调生工程,从“985”高校定向选调了上千名优秀毕业生,为广西各个领域补充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中一部分经过实践锻炼已成为党政机关工作骨干和基层领导骨干,也为广西发展作了重要的干部和人才储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抓紧解决人才供给中的突出矛盾,补齐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短板,以人才资源规模的扩大、结构的完善和质量的提升,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推动广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以新理念新思路推进人才大开发

  强化开放合作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对广西来说,扩大人才开放既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又有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由于缺乏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广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无法满足现实发展需要。在人才基础薄弱、培养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必须树立开放合作的理念,走借势借力集聚人才的路子。这是近年来我们克服自身局限、提速人才开发的一条成功经验,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在引进人才上,我们要坚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主动融入全球全国人才流动配置的浪潮,以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广泛吸引和集聚各方英才。只要发展需要,无论体制内外,不分天南地北,哪里人才多就去哪里引,哪里实力强就向哪里借,什么方式合适就以什么方式安排。在培养人才上,要充分依托国内外的优质资源,主动联络中央单位承接更多人才项目帮扶,深化与港澳台和珠三角的合作交流,延伸与西南中南、东盟各国的人才往来,合力打造区域性国际培训基地,有计划地选送本土人才到管理先进、创新密集、实力雄厚的国家和地区培养提升,哪里水平高就往哪里送,哪里经验好就向哪里学。

  强化柔性引才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核心的柔性引才模式,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破解“引才难、留才难”问题的有效办法。近年来,广西通过创设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制度,灵活引进了包括117名“两院”院士在内的数百名“国字号”人才;借助博士服务团、挂职干部等项目,从中央单位、发达地区集中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金融人才、园区管理人才,有效缓解了“高精尖”人才之渴。

  实践证明,柔性引才不仅有利于面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借脑引智,也有助于盘活本土人才资源,弥补区域和行业人才短板。我们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放眼全球引进急需紧缺特殊人才,同时打破以行政区划为基本经济区域的思维定势,以产业和项目为纽带,采取双向兼职、联合聘用、交叉任职、技术入股、人才驿站等弹性更强的引才办法,推动区域间人才资源的多形式开发共享,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强化精准开发思维。精准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谋发展、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把这个科学方法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才管理中的行政化、“官本位”问题,解决人才评价中的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问题,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收益难问题,解决人才用不好、待不住、流不动问题,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突出需求导向,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用人主体需求靶向引才,根据人才发展需求精准支持、精准服务,准确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需求,主动调整人才开发区域布局和人才管理服务策略;突出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解决市场力量调动不足、政府唱“独角戏”的问题;瞄准关键症结,把引才育才的薄弱点、人才政策的空白点、体制机制的梗阻点作为推进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实现人才开发的精准发力。

  三、以更大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体制活则全盘活,体制新则事业兴。最近,党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加快构筑人才制度优势、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部署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加快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如果不解除束缚人才手脚的条条框框,不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不放宽人才服务业准入限制,人才的活力出不来,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出不来,市场的作用也出不来。我们要按照政社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要求,积极推动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来人才创新创业的“乘法效应”。无论是用人主体在岗位设置、人才评价、选拔使用、职称评审、激励保障等方面的自主权,还是人才对人财物的支配权,对科研方向、技术路线的决定权,以及对成果运用、收益分配的享有权,该下放的下放,该放开的放开,该由基层做的交给基层,该由用人单位办的交给用人单位,该由市场运作的交给市场,该由社会提供服务的交给社会。一方面,我们要把该放的权放出,把不该管的事交出;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总的来说,要善于把具体的“”变成宏观的“”,把有形的“”变成无形的“”,尽可能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为用人主体和人才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以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段话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字,一个是“”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地方、一个系统、一家单位的人才资源是一池“春水”还是一潭“死水”,不仅要看有没有健全完善的人才发展机制,更要看这些机制是不是顺畅运行。现实中,一些地方和单位之所以人才用不好、用不活、出不了创新成果,有的是因为体制壁垒、机制障碍难以打破,也有的是因为存在人为设置的关卡,导致人才流动配置的渠道不通畅,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紧密衔接,以更大力度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强化人才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构建更加务实管用的引才用才机制,建立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人才,增强人才活力。

  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必须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统一领导,把党管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贯穿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系,逐级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用考核指挥棒有力推动人才工作任务落实、责任落实。

  包容是广西各族人民最鲜明的人文禀赋,开放是广西走向未来最鲜明的姿态。发展中的广西渴求人才,开放的广西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英才。我们将以学习贯彻党中央《意见》为契机,加大人才开发力度,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让各类人才充分感受广西的引才之渴、留才之诚、爱才之心,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乐土。

  (原载《求是》杂志2016年第15期)

三年级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资深语文老师传授5个“法宝”
    上了三年级就要写整篇的文章,即作文。作文是拉开语文差距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作文好语文就好。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不少同学感到比较陌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教育局
我市中小学开展多样活动欢庆中秋佳节
    为激发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