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求同之道把握“关键机遇”

08.04.2015  00:03

  谈判总是考验耐心、信心和诚意的,中国倡导的求同之道,一直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精神财富

  连日来,国际舆论的视线一直萦绕于伊朗核问题谈判的新进展。4月2日,伊朗同伊核问题六国终于就伊核谈判达成“历史性”框架解决方案,为在今年6月30日前达成全面协议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方在共同声明中表示,各方对限制伊朗核设施规模、分布、铀浓缩能力、核材料贮存等事宜进行了约定,提出了国际社会帮助伊朗和平利用核技术的方案,同时也承诺将终止美国和欧盟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以及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制裁决议。

  这是各方把握历史机遇、共同努力的结果,给世界带来一个好消息。伊核问题事关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事关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也事关中东地区和平稳定,还事关国际社会的和平与未来。

  回望伊核谈判进程,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很多。如何把握机遇之窗,就是非常需要人们多加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围绕伊核问题的谈判已走过了近12年的曲折历程,是当今国际关系领域的几大难题之一。这次得以呈现令人欢迎的进展,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各方在重要历史节点把握住了“关键机遇”,从大局出发,坚持相互尊重,坚持平等对话与磋商。

  以往的挫折表明,如果各方的目光仅仅聚焦于技术细节的“讨价还价”,则很可能无法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成果。关键时刻,申明谈判原则很重要,在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调适出符合实际的主张。参与其中的人士都清楚,每当谈判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敦促、唤醒“大原则”意识来突破僵局。事实上,中国总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中方始终强调、不懈督促各方要坚守通过外交努力、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这个“大原则”。

  阶段性协议达成一年多来,中国始终作为重要一方积极参与谈判,在谈判艰难时刻多次提出建设性方案,通过各种渠道积极斡旋,注意寻找各方立场中的积极因素,将其汇集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坚持政治引领、坚持相向而行、坚持分步对等、坚持一揽子解决——中方对下一阶段谈判提出的“四个坚持”主张受到了各方高度重视。中方承诺将与各方紧密协调,为如期达成全面协议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谈判总是考验耐心、信心和诚意的,面对种种积年的死结和新生的矛盾,更是如此。回想60年前,新中国在国际多边舞台精彩亮相时留下的名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对国际关系进程的发展就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今天,中国倡导的求同之道,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精神财富。伊核谈判涉及面很广,也很复杂,同时,影响谈判的内外因素也在聚集、增长。目前遗留的几个焦点问题相互关联,亟须各方发挥创造性思维,走出一条求同之路。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向伊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堪比马拉松长跑最后一公里,愈是接近终点就会愈加艰难。各方应该珍惜迄今取得的成果,积累更多有利条件,排除可能出现的各种干扰,坚定推进并完成这一历史进程,履行自己身上肩负的国际和平与人类未来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