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规模文物展10日开始 300件文物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09.01.2015  09:54

  中国文博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精品展将于10日正式与大家见面

  300件文物再现海上丝绸之路

  

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俑座陶灯

  

工作人员精心布展

  南宁新闻网—南宁晚报讯(记者 陈蕾/文 宋延康/图)从古至今,人类对广阔神秘的海洋总是充满着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勇气。当船帆扬起,航海足迹逐渐扩展,一条连接着东西方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由此形成。1月10日,堪称中国文博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九省(区、市)联展”将在广西博物馆与观众见面。

  耗时三年跨七省区寻珍宝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古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东亚、东南亚、印度洋以及非洲各国进行贸易和友好往来的重要航路。

  早在2010年,中国博物馆协会便成立了“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委会,决定由福建博物馆组织力量编写“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大纲文本并开始展览设计工作。从2011年3月开始,一次耗时近3年的“寻宝”历程在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七省区近50家博物馆展开,最终从数十万件文物中精挑细选了近300件文物。

  2013年10月18日,“丝路帆远”联展率先在福建博物馆展出。此后江西、上海两地博物馆精品文物也加入其中。2014年5月18日,该展览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12月,“丝路帆远”文物图片展览还赴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展出。航行了一年多之后,这艘装载着千年历史的大船终于停靠广西。此次展览也是继福建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和山东博物馆之后的第四站。

  该展览将以时间为序,共分为“海路千年 世界影响”“港埠渐隆 货通万国”“碧海云帆 文化传播”“风云激变 丝路复兴”四个部分。展品包括丝绸、陶器、瓷器、铜器、印章、香料、钱币等门类,全面展示了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繁荣和转型的过程。

  精品文物见证中西交流

  昨日上午,记者得以提前进入展厅,此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忙着布展。由于展品数量多达约300件,自1月3日陆续从各个博物馆运抵广西博物馆,直到7日才点交完成。“这次的展品每件都是精品,有些还是镇馆之宝。” 陈列一部主任朱圣林毫不吝啬夸赞之词。

  比如一枚来自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广陵王玺”金印,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广陵王刘荆的佩印。1784年,日本福冈志贺岛也曾发现一枚方形金印,刻有篆文“汉委奴国王”。两枚金印在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和字体上均如出一辙,且前后只相差一年。该玺的发现也成为中日两国交往的最早实物证据之一。

  “广陵王玺”金印只是本次展览集结的众多“镇馆之宝”中的一件。朱圣林介绍说,此次展览可谓“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展品的集合,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其中不乏来自广西的精品。广西博物馆收藏的东汉胡人俑座陶灯,人物造型深目鼻高,尖下巴,络腮胡。据专家研究,西汉时期,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在我国广西合浦、贵港等地内河航线沿岸曾经出现过不少西亚胡人。此外还有2010年贵港市出土的东汉附鼓俑红陶船,船内分前、中、后三舱,前、中舱篷顶为拱形,后舱狭窄且高,船头有鼓、系缆桩及挡板,鼓面饰太阳纹。从船体结构看,这是一艘大型的内河船。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从1月10日至3月20日。为了配合展览,广西博物馆还将于1月10日10:00—11:30在三楼大会议室举行由福建博物馆学术研究部主任陈邵龙主讲的《建茶、建盏与海上丝绸之路》,以加深观众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

编辑:蒋卫

南宁地铁2号线江南客运站墙壁冒水情况说明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黄登)5月28曰下午,南宁新闻网
2019年21所港澳高校在桂招生 报名工作将启动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通讯员 杨金娇)5月南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