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5万亿"蛋糕"谁来做? 三大板块皆大有可为
编者按: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促进体育消费等提法引起广泛关注。
《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那么,在体育产业蓄势待发之际,产业界围绕体育资源开发有何新动向?现有的体育产品和服务能不能满足民众的参与热情和消费能力?配套政策如何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就此,本版即日起推出“写在体育产业蓄势待发之际”系列,从产业、消费、政策三大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以飨读者。
随着北京男篮3面总冠军旗帜在北京五棵松万事达中心升起,CBA(中国男篮职业联赛)一个赛季的热闹终于落下帷幕。看着被狂热球迷填满的看台,五棵松场馆运营商、华熙国际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国今娇情不自禁地说:“把这种热闹都笼络进来的话,你想想这里的价值有多大,还有什么5万亿元达不到?”
体育竞赛业
——产业链的核心
事实上,对体育产业发展前景看好的业内中人不只国今娇一人,而支撑他们信心的则是CBA、中超等赛事近些年的日益火爆和广告赞助的节节攀升。
在体育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体育竞赛表演业被业界人士视作为产业金字塔的塔尖,对整个产业链发挥着引领作用。
《中超商业价值报告》显示,中超公司在2014赛季整体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成为职业化以来收益最高的一个赛季,每家俱乐部获得分红在1000万元左右,比上个赛季的570万涨幅超过75%。对于这些数字,欧迅体育董事长朱晓东认为,长期以来中超俱乐部对联赛成绩过于在意;现在以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为契机,“经过长期的市场学习,我们觉得俱乐部逐渐开始重视经营了”。
作为一家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欧迅体育今年与3家中超俱乐部、两家中甲俱乐部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俱乐部希望在商务开发、提高上座率等方面借助专业公司的力量。”朱晓东说。2013年和2014年,山东鲁能、重庆力帆在咨询欧迅体育后,上座率都有成倍增长。“战略合作一签就是5年,不再是咨询一下就完事了。”朱晓东说。充分挖掘赛事资源的商业价值,对善于盘活产业链的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来说也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期。
而一些“冷门”项目也感觉迎来了机会。近些年招商受挫的中国乒协尝试主动出击,2015乒超联赛近期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上线交易。在朱晓东看来,尽管乒超联赛竞技水平很高,“但要想卖得好还需要很多包装,以适应客户需要”。
目前,赛事资源的商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深层次原因是,处于体育产业链中包括赛事、运动明星、转播权等体育资源和内容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好的赛事需要历史积累,很难在短期内运营起来。”方正证券传媒与体育首席分析师杨仁文说,“所以现阶段大家能做的就是加紧争夺最上游的赛事资源,跑马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