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探索:赛事创新 产业壮大助推器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需要探索前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唯有创新。如何让创新成为体育产业从孵化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引擎,我们从广西体育产业创新的轨迹探寻答案。
创新 拉长体育产业链
谁拥有创新驱动的强大引擎,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早在2008年,柳州市政府就不再“包办”体育赛事,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把赛事运营权交给专业公司,政府给予适当的补贴。实践证明,这一创新大获成功,各方共赢。据柳州市体育局局长何贵文介绍,6年间该市共筹措政府补贴经费2.4亿多元、企业赞助和社会捐赠资金达1.2亿元,除了办好如中美滑水明星对抗赛、水上摩托世界锦标赛、F1摩托艇世界锦标赛中国大奖赛等三项赛事外,还成功地举办了柳州国际内河帆船邀请赛、中国柳州国际水上狂欢节等40多项国内外重大比赛。如果政府“包办”,仅水上三项赛事的经费就远不止2.4亿元。如今“水上狂欢节”,已经成为柳州一张耀眼的名片。
投资两亿多元的李宁体育园,通过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摸索出一套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运行的成功经验。如今,这一模式纷纷被复制:河南南阳市“李宁体育园”已投入使用,扬州广陵新城“李宁体育园”正在建设,浙江宁波(李宁)体育园也已经动工。
投资约1亿元的南国弈园,由华蓝集团自行投资、建设和运营。他们通过投资模式、赛制的创新,把围棋这一“小众”赛事大众化,又以围棋赛事为纽带,扩大延伸产业链。
领先一步的创新模式,让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其产业链又不断延伸。“水上狂欢节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柳州的知名度,一批重大体育产业高端项目相继落户柳州。随着这些重大项目的实施运营,集‘培训、训练、比赛、健身、休闲、会展、旅游’于一体的体育产业链越拉越长,从根本上带动柳州市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何贵文说。
柳州“水上狂欢节”、李宁体育园、南国弈园、万村农民篮球赛、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一批带有地方特色品牌赛事的创新发展,有力推动了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
滞后 产业发展需创新
资料显示,2013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约占当年GDP比重的5%,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占比也超过1%。而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0.5%左右。
广西体育产业的数据一直没有分开统计,量、质如何无法考证,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滞后是不争的事实。
规模太小,结构失调。在国外,体育产业最核心的资源一是竞赛业,二是健身业。目前广西体育制造业、职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几乎空白,群众体育大多靠财政投入。
观念陈旧,包袱沉重。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运营模式便是一例。场馆建设是各级政府的政绩工程,投资巨大。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政府投资、经营、维护等模式,包袱沉重,浪费严重。投资数十亿元的广西体育中心建成4年,只举办了几场比赛,与一河之隔的李宁体育园“周周有赛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记者在横县采访中发现,该县的体育馆四周杂草丛生,处于闲置状态。对此,一位资深体育官员说,这是共性问题,是“千古难题”。大型场馆的使用成本也是很大的问题。据平果县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使用该县体育馆,仅电费每小时就高达1000元,这是一般消费者难以承受的。因此,场馆越大,利用率越低,最终归“小众”消费。
此外,体制不顺、人才短缺也是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部门是“事业编”,想要的人要不来,想留的人留不住,从事体育产业研究的人才更是空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广西体育产业发展滞后状态,走扩大体育制造业规模的老路不行,与发达地区拼投资、搞“高大上”项目更不行,要实现“弯道超车”,惟有创新。
突围 趋利避害谋创新
机遇千载难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其精髓就是“破除藩篱,开闸放水,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用市场机制,破“千古难题”。在投资方面,政府要舍得“让利”。如在南国弈园的建设运营中,政府让利(优惠地价)2800万元,但节约了1亿元的建设成本和每年600万元的维护成本。算大账,政府稳赚不赔。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民营资本如果投入不能得到回报,放弃则只是时间问题。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冬梅认为,李宁体育园与南国弈园模式得以推广复制,至少有两个最重要的启示,一是政府不包办赛事,企业自主办得更好;二是要有一群专业的管理人才队伍来经营体育产业。
量力而行,差异发展。“发展体育制造业,太难了。”南宁市的一位体育官员给记者讲了个故事:有一位南宁老板在福建经营体育服装厂,规模比较大,于是邀请他回家乡来投资。但经过考察,他放弃了,原因是广西的综合成本比福建大。其实,体育制造业一时发展不起来,广西还有许多“靓牌”。广西山清水秀生态美,是不可多得的后发优势。对此自治区明确,把“山水牌”“民族牌”“开放牌”“融合牌”和“赛事牌”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通过发展户外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对外体育交流合作、“体育+”工程、体育竞赛表演,打造出广西的体育品牌赛事、体育产业链和衍生品,做大做强体育产业。
全民健身,产业富矿。“万”字号赛事,如体育节、万村农民篮球赛、万人气排球赛等,是广西全民健身的品牌,发展潜力巨大。千万人次参赛,就是千万个潜在的消费者。张冬梅说,广西全民健身的特点是“量大面广”,是体育消费的基石。只要充分引导、培育市场,刺激群众的健身消费需求,全民健身的产业价值不可估量。
位于黄山脚下的安徽黟县,依托黄山的旅游资源,成功举办了十届国际山地自行车赛。去年又成立了体育旅游公司,把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举办体育旅游节。山地运动、露营、户外休闲等迅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黟县依托黄山办体育,又通过体育促旅游,名声大振,如今黄山也要到黟县推销旅游了。”观摩过黟县国际山地自行车赛事的张冬梅深有感触。
中国-东盟国际汽车拉力赛、乐业天坑国际户外挑战赛、柳州水上狂欢节等赛事的成功举办,打的就是广西特有的“五张牌”。
方针已制定,目标已明确,经验有借鉴。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国务院《意见》指引,有自治区《实施意见》指导,广西体育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记者 覃宝先/执笔)
[责任编辑: 王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