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逼婚:春节遭遇代际观念交锋

21.02.2015  16:38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题:90后入编“被逼婚一族” 有颜有钱成硬指标

  作者:陈伊昕

  春节期间,“逼婚大战”借道假期烽火再起。正当“80后”们因为被催婚而和亲友“鏖战”之时,开始迈入晚婚门槛的“90后”们也开始和“逼婚军团”打起了春节遭遇战。

  面对家人全程高能的催促态势,有人熟视无睹,有人被迫和谈,有人奋起反击。在“每逢佳节被催婚”这道坎儿上,有人安抚了亲友,却拗不过父母;有人敷衍了父母,却最终跨不过自己那一关。

   母亲逼婚“用兵如神” 相亲搁在年初一

  “我的相亲竟然被安排在大年初一,我深深地醉了”,留学归来的齐祁春节前刚刚在上海找到了一份律师的工作,就立即被老家的母亲再次推入了相亲大军。催婚的这一年来,齐母没少费心,年初一的安排则是齐母打响羊年催婚行动的“第一枪”。

  据齐祁说,以此前几次相亲的经验,齐母抖出的本领招招“绝杀”,堪比兵法:

  ——“先斩后奏”,越过女儿的意见直接张罗,即使男方情况不明,也告知女儿相亲可期;

  ——“趁火打劫”,在女儿最忙的时候把自己觉得好的对象硬塞给女儿,让其无暇判断就“赶鸭子上架”;

  ——“假痴不癫”,一旦齐祁对相亲安排表现出抵触心理,齐母便哭闹相向;

  ——“反客为主”,母亲在整个相亲过程中总揽各类大小事务,甚至要求女儿如实汇报每次见面的细节。

  齐祁坦言,所有的红娘资源都得益于母亲的熟人网络,而身为中管干部的母亲更是个争胜心强的女子。母亲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后,便将胜负欲投射在自己身上,对女儿的过度关注也让齐母陷入了焦虑。“恐婚的不是我,是我妈,生怕我嫁不掉”,齐祁说。

  无论是网络“越洋相亲”,还是面对面的直接接触,截至目前,齐母所有的安排全部告败。齐祁则表示,自己之所以接受母亲一次又一次的不靠谱安排,是担心自己的忤逆会让母亲在朋友圈难堪,而缺席相亲也会影响母亲和熟人的关系。

  让齐祁感到意外的是,一次又一次“赶鸭子上架”式的相亲,却让自己日益变得平和,母亲再荒诞的安排也能让她处变不惊。虽然也会心烦意乱,但她已经整理出一套应对方针。“全当是去见客户了”,齐祁一挥手说道,“找对象就跟找工作一样。”

  好不容易过了被问成绩的年龄,转眼又要到了被逼婚的年纪,24岁的齐祁说,“真心不喜欢相亲,因为场面从来都很尴尬。”

   家人选婿设“三道防线”:有颜,有钱,有学历

  同样是在父母的朋友圈里“夹菜”,甘肃姑娘梁亦可对于家人的话近乎完全服从。她来自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如今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由于自幼家教严格,感情经验不足,她的父母担心女儿在找对象这件事上没有辨识力,便以经济能力不足为由,否定了女儿首次自由恋爱的成果,转而从自己的圈子里“淘宝”。

  大学、专业、恋爱……梁亦可人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是父母拿主意。其好朋友肖俣以旁观者的姿态评价道,梁家的要求分三道门槛:若是家底富足之辈,那么长相看得过去、学历本科即可;如若不是“款爷”,则对方须是研究生;要是对方为家族企业的“公子哥”,则对学历没有任何要求。

  但肖俣认为,“这不是拜金,是想给女儿既有保障又有品质的生活,所以才比较看重经济实力,这个我也赞同。”他同时说,自己的这位朋友没有恋爱自由,但也应该看到,“她对家人过于依赖。”

  有声音指出,虽然今天的年轻人往往受过比父母更好的教育,有更广的见识和生活前途,但并未撼动父辈的权威。子女的发展严重依赖父母的投资,受教育要父母出学费,就业要父母找关系,买房要父母出首付,工资菲薄或失业要“啃老”,“拼爹”式的生存竞争让他们未必情愿地维持着与父母的紧密关系,强化原生家庭对他们的控制力。因此,现代年轻人仍然严重依赖原生家庭。

  不愿离开父母关照的温床,却渴望初尝自由择偶的滋味,这个寒假,梁亦可最终遵父母之命,和“已过审”的对象“接触看看”。

   为“反逼婚”,青年走上街头

  有评论认为,由于过去人们价值观里有适龄成婚、生活要遂父母心愿的因素,所以从前鲜有逼婚现象。如今时代转变,父母一代仍以传统生活模式规制下一代,但年轻人已经开始在观念和行为上产生了某种不顺应,最终造成了代际间观念的分裂和冲突。

  这种情绪在今年2月伊始曾得到一次小规模爆发,一组“上海女青年举牌抗拒父母春节逼婚”的图片引发舆论关注。图片中,五名女青年高举“妈,过年别逼婚”的标语现身闹市区,以无声的方式抗议家人和亲友的逼婚行为。

  这次行动的发起者之一李立霄是名90后男生,据他介绍,这次行动中有名参与者已经28岁,被家人每周组织一场相亲,如此安排令人身心疲惫。“这已经不能再奇葩了”,李立霄说。

  谈到自己,李立霄直言,自己虽然有女朋友,但双方的父母都恨不得孩子们今年就完成婚姻大事,“好烦,孩子都养不起,结婚等着离么?”

  李立霄说,希望通过上街举牌让更多的人关注被逼婚的群体,也希望各位父母亲戚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想传达的并不只是“反逼婚”,更重要的是“主宰自己的人生”。

  另据李立霄介绍,和大家结识于网络已经一年有余,看到他们整天吐槽自己被催婚的事情,自己便鼓舞他们“把幸福握在自己手中”。虽然大家是网友关系,但李立霄坦言,“其实有时候,人更愿意跟陌生人倾诉,没有负担。”

  不过十天时间,李立霄为剩女建立的QQ群人数已近200人。在这些频频闪烁的弹窗里,既有年轻人的彼此鼓励,也装着他们的孤独、埋怨和不快乐。

   面对亲戚催婚,直言“关你屁事”

  “你自己条件不好,就别挑三拣四了!”妈妈的这句话横在张闰虎心里已经很多年。自打2010年成为“北漂”以来,这位自称从湖北“小地方”走出来的小伙子直言,目前尚无对象,对于家人的催婚无能为力。

  张闰虎说,混迹媒体圈的这些年,和自己相处较好的异性朋友并不在少数。然而,婚姻非儿戏,且自己物质基础不够硬、心理上又没建设,“所以只有硬着头皮慢慢来了”。他还说,自己曾有找个朋友帮忙应付下家人的想法,但又“不想骗父母”。

  另一边,张父张母的催婚旗帜从未倒下。“你的同龄人的娃都快上小学了”,“我和你爸在家没事,有个孩子会很好,等我老了就带不动了”……这让张闰虎又无奈又内疚:“就是因为怕被催婚,我才开始不爱接爸妈的电话,有时越讲越生气就会撂电话”。他还说,因为父母20岁就生下了自己,所以看到儿子的婚事一直“没消息”就非常着急。

  如此催婚,对于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更像一场“持久战”。前脚刚迈入30岁的门槛还没站稳,王三妹的老家亲友团就向她投来猛烈的“炮火”。由于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这位东北姑娘直言,“我已经可以自如切换对各类‘殷切关怀’的屏蔽功能。”

  “记不住他们怎么催的,但我都会回答‘关你屁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王三妹说,这就是她真实的回复,也是让对方闭嘴的最快办法。

  “如果家里有婚姻不幸的,我就说:总比离婚带着孩子一个人过好。”王三妹并不避讳谈及自己这种没有礼貌的“补刀”。在她看来,这些亲戚的场面话并非发自肺腑的关切,对未婚女青年的催促“都是没事儿闲的”。

  到底多大才算被“剩下”?有调查显示,多数女性认为35-40岁没有结婚的男性是纯剩男,而多数男性认为30-35岁没有结婚就是剩男。多数女性认为30-35岁才会被称为剩女,但八成男性认为女性一过30岁就是剩女。

  即便眼看今后报年龄就要以“30”起跳,但王三妹说,自己仍然期待爱情,也非常享受单身生活,而“剩女”不过是一个鲁莽的标签。(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