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积极探索“三全”环境监察执法新路子

11.08.2015  18:03

              2015年,桂林市环境保护局紧扣“监管执法年”主题,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环境执法监察力度,积极探索“全员参与、全时段检查、全方位覆盖”监察执法工作新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全局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3337人次,检查排污单位1248家次,审查案件59件,同比增加76%,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54份,行政处罚52家次,处罚金额520多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监察力度空前。
              一、用好用活用足两支队伍,实现全员参与
              环境执法是一项系统工作,除要充分发挥好现有监察力量之外,更要依靠、调动全系统力量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和任务。市环保局实行全员参与监察执法模式,力求有效解决企业数量庞大与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资源不足的矛盾,力求进一步集中力量,深入一线,强化执法,锤炼队伍,督促企业依法依规生产,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积极预防环境污染事故,提升我市环境监察执法能力。
              一是用好现有监察力量。以新环保法为杀手锏,切实改变检查方式,做到“三不”“三直”,即“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现场、直接督查、直接曝光”,提高执法检查的突然性和有效性,保持执法检查高压态势,对企业环境违法行实行“零容忍”,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将市级环境监察力量下沉50%到城区执法一线,强化一线近距离监管能力,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让环境问题在一线解决,污染隐患在一线排除。今年上半年,共出动1158人次,检查排污企业260余家次,调处各类环境污染投诉166件,处理率达100%。
              二是用活全系统力量。全市环境监管企业和项目近万个,现有的环境监察力量远远不够。市环保局推行全员参与监察执法模式,在现有编制体制框架内,按照局机关业务科室与监察队伍人员相互交叉重组的原则,组成专项检查组,加大节假日查、夜查等突击检查的频次。日常工作中,要求全局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环境监管形势的严峻性,做到“人人都是监察员”,将本职工作与监察执法有机融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把纠正环境违法行为为己任。同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干部职工认真履行执法职责,并将履行执法职责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内容,加大对参与执法案件数量、质量和结果的跟踪考评,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
              三是用足全员持证执法。开展执法监察既需要获得资格证书,又需要监察、监测人员组队配合。为破解这两大难题,市环保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执法水平。今年7月,结合环保综合督查,特意邀请到环保部华南督查中心执法监察专家给全系统全体工作人员集中授课,重点讲解单一污染源的现场检查、排污者作弊的监管对策等内容。今年以来,共有300多人次参加上级培训,400多人次参加市本级培训。通过培训考试,系统内90%以上人员获得了《行政执法证书》,监测、监察人员100%持证上岗。同时,为充分发挥现场监察执法特点,提升执法权威,我们在一线业务工作人员中推行“一人持双证(采样证、监察证)、一人饰两角”方法,采用现场取样、现场问询、现场提出处罚意见,做到环境执法直接、及时、准确的效果,提高执法效率。
              二、突出三个导向,实现全时段检查
              针对一些排污企业一般利用夜间、节假日以及特殊时段避开环保部门监管伺机偷排的现象,市环保局突出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安全导向,采用全时段执法的方式,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力度,促使企业达标排放,确保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夜间出击严查企业偷排。针对偷排行为一般发生在夜间的特点,市环保局开展了“零点行动”,不定期组织人员在入夜以后深入重点企业开展现场监察和采样监测,“稳、准、狠”铁面检查、铁腕执法,重点检查企业环保手续的办理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和环境面貌状况等。先后对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近100家企业进行处罚、责令限期整改。
              二是突出民生导向,特别时段严查扰民行为。扰民行为较多发生、较易发生在群众休息时等特殊时段,我们梳理并掌握规律,加强对KTV夜间营业噪声扰民、就餐高峰期餐饮油烟扰民、工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等环境信访集中领域开展专项执法,严肃查处存在扰民行为企业500多家次。连续多年发布《关于对高考中考期间禁止噪声污染的通告》,第一时间处置噪音投诉,积极主动给广大考生营造舒适的学习、考试氛围。同时,集中组织力量对这些领域的环境信访“疑难杂症”进行“会诊把脉”,找准产生重大环境矛盾的问题及其根源,在执法现场积极与信访举报人热线联系,征询意见、倾听诉求,为破解环境信访难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是突出安全导向,节假日严查环境隐患。2012年春节期间,河池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事件,充分暴露出部分企业节假日环境管理薄弱的问题。为深刻吸取经验教训,结合我市实际,严防类似情况或污染事件的发生,市环保局利用节假日,开展重点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执法检查,并形成工作制度和贯例,长期坚持。去年以来,利用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对排污大户的废水废气开展监督性监测,严厉查处超标排放。今年春节期间,组织四个督查小组分赴各县区开展环保大检查、饮用水源安全隐患大排查等工作,共出动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涉重金属行业企业70余家次。
              三、推行四项措施,实现全方位覆盖
              为理清管理权责、实施重点管理、全面掌握污染源情况,市环保局推行网格化管理、自动化管理、差异化管理、分类化管理等四项具体措施,实现环境执法监管的全方位覆盖。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地域全覆盖。坚持“条块结合、块为主体,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心下沉、属地管理,把握重点、提高效能”的原则,切实推行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模式。具体按照“三清三到位”的思路开展工作:“三清”即区域清、职责清、底数清;“三到位”即监管到位、服务到位、执法到位。
              二是推行自动化管理,实现全天候覆盖。以在线监控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动监控、监测等手段联合应用,建设“环保电子眼”,将重点企业排污行为全天候纳入监管范围,超标就报警,报警就查处。上半年,全市重点排污企业与市环保局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运行的监控点达83个,监控中心发送超标排污短信报警707条。同时,建成并稳定运行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辐射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区域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今年上半年共获取原始数据上万条,编制重要环境监测信息专报9期,成为环境监管执法的重要数据来源。
              三是推行差异化管理,实现污染类型全覆盖。针对生态类项目、生活类项目、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项目以及涉重金属项目不同的排放特性和污染程度,将纳入环境统计的污染源实行差异化管理。对污染较轻的生态类项目和生活类项目,每半年检查1次,上半年完成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执法检查;对集中式污染处理设施项目,每季度检查1次,上半年共检查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60多家次;对涉重金属项目,实行每月检查1次,每2月监测1次,上半年共完成重金属企业现场监察100多次,监督性监测40多次。
              四是推行分类化管理,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根据企业排放量的大小、过去两年来达标排放率和违法行为的情况,企业环保设施老化与否、企业污染治理工艺和企业所处地域环境敏感与否等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建立企业红黑榜。对重点管理的企业除了日常监察外还加强夜间、节假日的突击检查。同时,将现场检查向现场核查转变,通过现场调阅企业生产报表和污染物处理用药记录,与衡算模型进行对比,结合现场查看作业,准确判断企业是否在污染处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

深化银企合作 广西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19帮企减污走进博世科活动会议现场 粟定环保局厅
贵港治理环境初战告捷
  从贵港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获悉,环保局厅
远离污染之痛 守护生命之源
漓江风光。 罗爱群/摄   水,是生命之源。环保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