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信仰情深只因法治建设的不倦追求
47岁的邹碧华,最牵挂的事,是备受瞩目的上海司法改革。然而,在去年的12月10日参加上海司法改革座谈会后,在驱车前往司法改革试点单位徐汇区法院途中身体不适,“睡”在医院而“长眠”不起······他就是把建设法治国家梦想当作一生追求,努力让每个人感受公正阳光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2月27日人民网)
“碧血忠魂潜心法治鞠躬尽瘁,华星秋月璀璨人生风范长存”。 这是人们送别“燃灯者邹碧华”的挽联,也是他26年法官生涯的真实写照。“法官当如邹碧华”,他的突然离去,是上海在推进司法改革过程中的损失,也是中国司法界的一大损失。然而,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事迹正鼓舞着一代司法改革者,鼓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为推进法治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进。
这些日子以来,全国各地媒体纷纷报道邹碧华的先进事迹,细细看了每一篇报道、每一个镜头和画面,无不为其“事迹”而感动······
十八大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去年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在上海开展,邹碧华兼司法改革办主任,单是《上海市司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制定就先后牵头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针对这轮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遴选制度是“硬骨头”,邹碧华坚持“上海的司法改革不能走弯路”,坚定“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理念。 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这就是邹碧华在司法改革工作的历程写照。
其次,邹碧华作为一名领导,勤政为司法作贡献是他的一惯作风。在上任长宁区法院院长后,他以“不同寻常”的工作习惯到总机房、了解情况,最后攻破法院公认的两大难题――信访和执行;在推动出台《长宁区人民法院法官尊重律师的十条意见》,践行“法官对律师的尊重程度,则代表着社会的公正程度”理念;同时还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十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审判九步法》被誉为“庭审工具书” 、“法庭上的独孤九剑”。最令人敬佩的是,作为上海法院系统首个外派法官去美国联邦司法中心进修了一年,专题研究了美国联邦法院内部职责分工及法官辅助人员配置方法,回国后,主动写下4万字考察报告,为国内司法实践和学术界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此外,在从政便民方面,邹碧华极力推动开通了上海市高院的律师服务平台,为律师们开通了庭审排期自动避让功能、网上诉讼保全功能、网上视频调解办案功能等5大类24项功能,律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材料提交、缴纳诉讼费、获取案号等,做到“足不出所完成立案”;同时,还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全市首家“诉调对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诉讼。
一代劳模已去,留下的令人感动的事迹“数不清、说不完”,其敬业精神长存人间。“如果这两年能抓紧干出模样来,也算对得起党,对得起自己的人生个人上不上台阶不重要”。邹碧华生前的这句真诚而朴实的话语,刻画了他在推动建立法治中国的信仰情深,也道出了他为建设法治社会任重而道远的不倦追求。同时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国各行各业的人民群众在为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事业而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谢乃镇)
编辑: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