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工作:请把公众当评委,别当粉丝
图解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成绩单”(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编制)
新华网北京2月8日电(记者王晓磊)岁末年初,各地、各部门陆续“晒”出信息公开工作落实情况,这一做法是信息公开工作的创新。值得注意的是,网民在叫好的同时,也有“板砖”:一些部门和省份一味罗列成绩,问题轻描淡写,与公众感受有一定距离。
一次信息公开的总结,何以变成一些部门和地方通篇“晒成绩”的“表扬秀”?在一些人眼中,对信息公开工作的总结,不过是年终要应付的诸多公文、总结、报告之一。讲成绩为主、谈问题则不痛不痒或一笔带过,是官样文章的“标准格式”。
往深层次探究,则是一些部门角色错位,未能把信息公开作为接受群众监督评判、改进工作的机会,没有把公众当评委,而是当做自己“晒成绩”的粉丝。
信息公开工作所披露的,是公权力的运作方式和履行情况,一旦公之于众,公众就应当对权怎么用、钱怎么花提建议、做评判。信息公开能否做到位,既是对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检验,也考验着政府部门是否真正愿意把权力置于公众监督之下。
现代治理体系中,“神秘政府”走向“阳光政府”是大势所趋。政府部门要把信息公开当成推进工作、优化流程、求得民意支持的“利器”。真正把公众当评委,不但能赢得公众支持和信任,也会为更扎实地改进工作提供动力。
“破天荒第一次”,有公众如是评价。在国务院要求和督察下,国家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集体在中国政府网上晾晒全年的信息公开成绩单,接受社会监督。
此次晾晒虽是“史上首次”,但要让公众齐刷刷叫好却非易事。由于一些部委和省份的报告质量参差不齐,公众连呼“不过瘾”。记者发现,网民的板砖主要都拍在了这几处:自我点赞,揭短不够;内容空洞,疑似应付;“表来表去”,很难读懂;一些信息公开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如粗、疏、傲、硬等,在此轮总结中少有提及。
专家表示,除了“揭短”少外,一些政府部门对信息公开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不到位,还停留在自我宣传上。如有的部委罗列“依托中央主要媒体、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积极发布法律援助工作信息30余次”等。沈俊福说,这反映出政府部门专业能力和经验不足,对公众需求“吃不准”。 【>>>详细】
·向重点领域继续突进——2014年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