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集体经济 “造血”扶贫显成效

21.01.2018  12:42
  近日,来到位于兴宁区五塘镇坛棍村的广西华兴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在现代化的屠宰鸭子生产流水线上,一只只鸭子经过五道工序处理后,完成了屠宰到包装的所有工序。在这里,每天都有上万只鸭子经屠宰后销售出去。

  坛棍村自从与该公司合作后,在村里建起了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养殖出栏的肉鸭直接送到公司屠宰并对外销售,从此该村的经济发展多了一条新路子。2017年,该村在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达到“十一有一低于”脱贫摘帽标准,顺利脱贫。

   发展有盼头  脱贫走得快

  2017年,坛棍村依靠现代化肉鸭养殖基地,获得了7万元的集体分红。这让坛棍村村委主任滕培宁心里美滋滋的。滕培宁说,2017年,村里的养殖基地共出栏了6批次肉鸭,每批次都有上万只。规模化养殖肉鸭后,企业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养殖技术,还为村民提供种苗、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全面护航村里发展肉鸭养殖产业。

  坛棍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214人,贫困发生率达到9.4%。2017年,获得分红的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满怀喜悦。其中贫困户李玉左就分到了600元的分红。“对以后的生活更有信心了。”李玉左笑着说。

  为了让贫困户真正实现自我“造血”,该村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村委的带领下,通过组建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整合多渠道资金,量化折算成股份分配给全村贫困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带动贫困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村民投入部分资金后,不仅可以获得个人分红,还有集体分红,收入可观。同时,村里还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变化。

   企业进村来  致富有新路

  说到脱贫致富,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贫困户。坛棍村坛皮屯的郭大姐丈夫已过世,一人拉扯3个孩子。在村里没有做起集体经济前,郭大姐仅靠种菜维持生计。“以前靠天吃饭,不下雨担心蔬菜干死,雨水多又担心种苗被泡烂。”自从扶贫队进村后,郭大姐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如今,除种植蔬菜外,郭大姐还养了50只鸡。“村委会不仅帮我出了一半的鸡苗资金,而且饲料费全由村委会负担,还有专业人员指导养殖技术。”郭大姐说。

  位于该村的肉鸭养殖基地已建起13栋现代化肉鸭养殖楼房,占地达1600平方米。目前正值禽流感高发区,工人们正在做相关消毒的防护措施。当然,这只是村里养殖基地发展的第一期工程,接下来还有二期工程。

  据滕培宁介绍,去年养殖基地数量最大的一批肉鸭达到4万只。随着今年二期养殖基地的投入使用,肉鸭养殖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为村民及村集体带来更多收入。

   集体有收入  产业有发展

  村里有了集体经济,集体收入每年都在增长,让该村有了改变村貌的硬实力。坛棍村的硬化道路四通八达;村民都用上了“三网融合”的电视信号,村民不仅可以通过“三网融合”机顶盒观看有线电视、连接互联网,还能通过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订制和浏览感兴趣的农技信息,全村实现了“智慧乡村”建设。

  过去,村里闭塞,基础设施落后且交通不便,不说摩托车,骑着自行车进出村庄都很困难,村民只能挑着物品进出村庄。“现在好了,村里将在改善基础设施后,加大对村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我们村的发展实现了从蓝图到现实的新变化。”滕培宁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