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 不只是健体强身(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发展格局)
|
6月26日,参赛者在兴凯湖的沙滩上行进。当日,徒步中国�2016年兴凯湖全国徒步大会在黑龙江省密山市开始第二天的行程。 |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这是“十三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指南。“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一系列具体目标,勾勒出未来5年全民健身的蓝图。新周期的全民健身计划有哪些新提法、新亮点,全民健身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里,人民群众将获得什么实惠,中央政策如何执行落实到位?本版今起推出“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系列报道,从发展格局、发展重点、发展体系3个层面,详细解析全民健身计划的丰富内涵。
当下,全民健身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老年人到公园里晨练,大妈们在社区跳广场舞,“白领”下班后相约踢球,跑友们“霸占”微信运动封面,篮球少年享受着三对三“斗牛”……这些零零散散的场景,折射出国人越来越爱运动。
百姓日益增长的多元健身需求,使得群众体育工作承载了更多使命。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中,第一次提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刘国永说,如今的全民健身已经超越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与经济、教育、文化、养老等事业相融合,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首次对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前不久发布的‘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从医、卫、体、食、药等8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提出要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位列其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表示,《计划》将全民健身定位于“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意味着在“十三五”国家发展总体布局中,“健康中国”与“全民健身”首次对接。
以往,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医疗、轻运动”的观念,甚至认为“健康中国”就是“医疗中国”。“在吃得越来越好、‘宅’得越来越深的当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居高不下,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容易引发亚健康和心理疾病,持续的锻炼不仅能改善身体的内平衡,而且能调情绪、减压力、强意志。”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认为,“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链。
将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健康重心下移,将全民健身作为主动健康的手段,成为《计划》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发力点。在日前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援引了一个统计,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钱,就可以在医疗中减少7—8元的投入。
按照《计划》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四位一体,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还将对社会和谐、培养健康心态、养成公平诚信和规则意识等有提升作用。”刘国永表示,“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全面对接,才有健康的个体、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国家和民族。
全民健身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相比于“十二五”时期,《计划》的发展目标有一个突出变化,除了强身健体的要求,还提出“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李颖川说:“在经济新常态下,文化、体育、旅游已成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仅占GDP的0.64%,落后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比1%—3%的水平。同时,我国体育消费仍以运动服装、器材等“实物型”消费为主,“参与型”消费水平偏低,全年人均消费仅为150美元。差距背后,是巨大的潜力和空间,全民健身被视为激活体育消费的“金钥匙”。
“按照世界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人对于体育、文化、娱乐的需求有一个飞跃,现在我国正处于这个阶段。”刘国永说,体育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关键在全民健身。目前徒步、路跑、骑行、足球等各类大众性运动健身项目空前火爆,极大带动了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服务、体育用品制造等,为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注入了活力。
《计划》中指出,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业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在鲍明晓看来,全民健身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随着《计划》的广泛持续开展,体育产业的消费和投资空间不断打开,围绕全民健身的技能培训、赛事组织、运动伤病防治、运动营养品开发、运动社交平台运营、运动APP(应用软件)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研发等创新创业机会将不断增多。”
全民健身是国人幸福生活的基础
作为“十三五”时期群众体育的行动指南,《计划》首次提出使全民健身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刘国永说:“希望全民健身成为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名片走出去,展示体育强国的力量。”
全民健身不只涉及体育,还具有教育、经济、社会等多元功能。无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各项事业,均与其息息相关。过去5年,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嵌入“十三五”国家发展大格局,全民健身被赋予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等多重价值。李颖川说,全民健身要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是保基本,继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二是补短板,结合扶贫攻坚对老少边穷地区加大服务供给,增加获得感;三是满足百姓多元健身需求,体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全面性。”
“这份《计划》突破了单一体育部门的框框,在‘全民’二字上做足文章,真正做到全民认同、惠及全民。提出这样新高度的目标,必有相应的繁重任务去承担。”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卢元镇评价说。据悉,国务院出台《计划》后,全国省级群体干部培训班立即讨论、安排贯彻落实的具体事宜。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计划》建立在对‘十二五’全民健身计划全面评估的基础上,一条条有针对性提出,很多提法和措施都源自基层百姓的需求和建议。从国家体育总局层面,要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2016年预计出台19个文件。”刘国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