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筹二兑现三建设桂林市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战略发展

09.01.2016  21:20

  2015年,桂林市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通过“一统筹、二兑现、三建设”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桂林建设步伐,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战略发展。 

   一是统筹安排市本级科技研发经费。 市本级财政安排经费29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支持包括高新技术发展、成果转化及科学皮及和创新平台建设等项目56项217个课题研发,项目覆盖20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带动社会投入资金累计3.61亿元。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在科技研发投入中的引导鼓励作用,为桂林市企业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兑现科技研发资助和奖励政策。 兑现《桂林市专利申请资助和奖励暂行办法》,累计发放专利资助和奖励290.26万元,其中专利申请资助212.85万元,发明专利年费资助40万元、县(区)、企业、高校专利组织奖励29万元。截至11月,桂林市受理专利申请6733件,同比增长48.37%,获专利授权1837件,同比增长27.13%。全市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41件,比2014年增长41.97%,位居全区第二。兑现《桂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安排专项奖励资金209万元,用于奖励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科技成果显著的学科带头人和课题组。通过“二个兑现”不断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专利创造与知识产权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科技工作者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全市科技创新战略发展培养科技人才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 “桂林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桂林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基地”和“桂林市大研发战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打造“以雁山区为核心区,带动兴安、叠彩等四县三区示范区,覆盖桂东北及湘南地区辐射区”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同时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桂林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基地”和“桂林市大研发战略”建设,目前已经出台《桂林市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并认定桂林市首批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企业12家。 

  报送单位:桂林市财政局    编辑:耿学昌
唱响“广西财政之歌” 弘扬“广西财政精神”
  ——全区财政系统“迎大庆 颂党恩”歌咏比赛圆满财政厅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广西著名作家彭匈应邀出席我厅财政青年沙龙并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