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全州:昔日湘江血战地 而今踏步奔小康

02.10.2016  20:07
  “我种了十来亩巨峰葡萄,亩产值约有1.4万元,除去成本,今年应该有10万元的纯利润。”广西全州县枧塘镇芳塘村委瓦窑岗村民王海平看着挂满枝头的葡萄,心里美滋滋的。

  在芳塘村,种植巨峰葡萄的塑料棚随处可见,葡萄种植面积达到了11000多亩,村民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不少村民在外面购买了商品房,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枧塘镇干部唐怡说,当地政府依托瓦窑岗万亩巨峰葡萄种植核心示范区,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销售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走廊。这条10公里的特色走廊,促进了沿途巨峰葡萄、香瓜、大蒜、金槐等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为当地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枧塘镇是全州县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代表。作为红军长征中湘江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全州县,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决胜脱贫攻坚,昔日的战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王本瑛介绍,全州县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多数乡镇留下了红军的足迹,红军突破湘江的主要渡口大多在当时的全州县境内。

  “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红军作家陈靖的诗句描述了当时湘江战役的惨烈。在全州的觉山铺、凤凰嘴渡口文塘等地,中央红军浴血奋战,最终突破“第四道封锁线”。

  王本瑛说,全州县近年来对境内的红军长征遗迹进行全面保护和开发,投入1000多万元对湘江战役旧址进行保护修缮,正在建设红军长征三过全州纪念馆、觉山铺阻击战、凤凰嘴渡口、文塘突围战纪念园等“一馆四园”。

  全州县是广西的产粮大县,其出产的禾花鱼远近闻名。全州县创造出“稻—灯—鱼—菇”生态高效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在水田种植水稻,田间装上诱虫灯杀灭害虫,稻田下放养禾花鱼,害虫扑灯掉落水里成为鱼食,水稻收割后稻草作为基料种菇,收菇后菌渣还田培肥土壤。

  在绍水镇,村民赵祖金和6个农民成立了一个“全州县绍水镇洛溪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水稻220余亩。“种一亩田可以收获700公斤左右稻谷,收入1000多元,养禾花鱼一亩最少也可以收25公斤,这里又有1000多元收入,收完稻谷后再种双孢菇,一亩可以收2500—3000公斤,除去成本,一亩可以收入15000元左右。”赵祖金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目前,绍水镇采用“稻—灯—鱼—菇”模式耕作的农田有2000多亩,这样的“万元田”约占全县的十分之一。

  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说,全州县不断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金槐、禾花鱼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现已建设20多个3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基地、110多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