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三农金融服务室”将实现全覆盖
3月23日从市金融办获悉,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标,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各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工作重点围绕“推广田东模式,发展普惠金融”主题,重点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实现全市信用乡镇、信用村的“三农金融服务室”全覆盖。
服务优化
农民成为“用卡一族”
农村金融要发展,服务要“给力”。去年以来,我市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共有村镇银行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70家、小额贷款公司114家、在县域开展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78家;农业保险服务点建设乡镇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市行政村正在开展“三农金融服务室”建设。而随着中国银联等支付清算组织延伸至各镇,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推进支付服务已惠及农村,农民也成为“用卡一族”。
服务网络在拓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在不断创新。去年我市通过加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相结合,创新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其中,武鸣县获国家批准作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隆安县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3.21亿元,积极开展香蕉、火龙果农产品活体资产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发放贷款6212万元。
体系建设
为30万农户建信用档案
体系建设也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市研究制定了《南宁市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积极研究建设全市联网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加快推动农村信用“四级联创”工作。截至2015年年底,我市创建了信用乡(镇)7个、信用村224个,为30万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累计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近10亿元。
农村金融政策扶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2014年,我市出台了《南宁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金融业发展扶持政策》等扶持政策,每年安排金融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投放、鼓励在县域新设法人金融机构和分支机构、鼓励涉农企业上市和挂牌。积极做好民贸民品贷款贴息工作,2015年共拨付民贸民品贴息资金6292.24万元。
据悉,通过全面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全市涉农信贷投放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市涉农贷款余额为1509.3亿元,比年初新增贷款93.4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为17.51%。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9.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2%,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农”发展。
今年安排
重点做好8个方面工作
2016年,全市农村金融改革工作重点围绕“推广田东模式,发展普惠金融”主题,重点做好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完善惠农担保体系、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加大金融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力度等8个方面的工作。
尤其是我市将加快推广“农金村办”模式,2016年全市信用乡镇、信用村的“三农金融服务室”要实现全覆盖;力争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面达到“3个20%以上”,建设标准统一、实时高效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还将稳妥有序推进武鸣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和试点范围。
据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透露,8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已包括在我市的农村金融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中,待修改完善后再正式印发。按照自治区的要求,不少工作任务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自治区将对重要指标列为绩效考核指标,严格督查和问责。
相关链接
田东模式
田东地处右江河谷盆地,全县总面积2816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街道、社区),人口43万,其中农业人口36.9万,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集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8年,田东县开启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田东县积极探索,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农村信用、支付结算、政策性农业保险、抵押担保、村级服务等“六大体系”,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推进农村产权改革,助推农村金融改革纵深发展;改革农业经营机制,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