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职教初步实现办学攻坚计划
近日,市人大代表第三调研组开展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自2008年以来,我市通过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三年计划、深化职业教育攻坚五年计划,全市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扩大办学规模 改善办学条件 提高办学质量”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将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完善学生资助政策、推进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加强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建设等,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合作办学 保障经费
目前,我市共有中职学校34所,技工学校1所,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共约13.34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6%以上。全市有5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7所广西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民办学校专业特点鲜明,形成了示范引领、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市经过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先后完成了市一职校与邕宁职校合并办学,市四职校与市八职校、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办学,市卫生学校与市第二卫生学校合并办学,将南宁技校、一轻技校、医药技校、民族技校、二轻技校和财经学校合并成立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2009年,我市着手规划建设南宁职业教育园区,在东部、南部和西部分别建设了五合职业教育园区、八鲤职业教育园区和相思湖职业教育园区。
我市将职业教育纳入年度财政预算。2011年至2014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总投入分别为5.83亿元、7.18亿元、7.59亿元、8.2亿元。去年,我市启动利用亚行贷款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建设市四职校邕宁校区和市卫生学校相思湖校区二期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6.03亿元。
优化专业 组建集团
我市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南宁市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集团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和布局,重点打造了现代物流、机械制造、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轨道交通等一批专业,建设了一批集实践教学、专业实训、技术应用为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形成了各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专业集群优势。
目前,全市中职学校共调协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商贸与旅游、社会公共事务及医疗卫生等18个专业大类,78个专业,年输送毕业生近2万人,培训农民工、企业员工等群体5万人次。
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定向培养。我市先后成立了信息技术、交通运输、文化艺术体育、商贸旅游、加工制造和电气技术等六大职业教育专业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培训技能 强化能力
紧扣我市产业发展、企业需要及劳动者意愿,我市为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高校毕业生、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各类群体,提供灵活多样、实用实效的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每年培训5万多人,培训后就业再就业率约65%,每年培养高技能人才5000多人。
从今年开始,加大对农民工和产业工人两个重点群体的职业培训力度。计划从2015—2020年,每天培训农民工6万人次,每年培训产业工人1万名以上。同时,我市还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去年共派出专家、农技人员9.74万人次,深入村屯举办培训班2145场次,累计培训农民22.92万人次。
我市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广泛吸纳行业企业的课程设置意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
同时,积极开展中高职贯通办学,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