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标记车改新刻度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取消车辆首场拍卖会举行。拍卖会当天,106辆公车尽数拍出,总成交价660.9万元,平均溢价率达71.17%。高溢价率反映出公众对此次拍卖的极大热情。
该场拍卖会引发了极大关注,不少媒体称之为“酝酿了20年的公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拍卖会可谓“叫好又叫座”,既有舆论为之点赞,也有多达600位的竞拍者踊跃参与,现场竞价激烈。显然,此次拍卖会的意义已超出一场交易,有人甚至拍下9辆车,并称作为中央拍卖的第一批公车,“有标志性意义”,打算“收藏起来”。
聚焦于拍卖会的舆论热议,有一大部分是冲着“公车改革”而来。公车改革延宕了20年之久,其间反反复复,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层面,对于车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屡屡“手起”,却不曾“刀落”,凸显了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车改革。而本次拍卖会,就是改革进程中的一次“期中考试”,从结果来看,公众大体满意。
公车拍卖成功了,但公车改革仍在路上。相较于中央层面公车改革大刀阔斧地推进,地方的车改却让人多了几分焦虑。有的地方车改方案一直在酝酿中,和公众玩起了“你猜猜”的游戏;有的话说了、事办了、公示了,但就是在规定里留下“原则上”“特殊情况除外”等后门。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改革的信心。
公车拍卖迈出了车改中的一步,但不是最后一步。社会的期待很高,期待着车改不仅要一步接着一步,甚至要一步并作两步,大踏步地推向深入。接下来,公众希望车改能够更加透明一些,让人看得明白,参与有热情,监督不费力;希望车改能更彻底一些,漏洞都能补上,“车轮上的腐败”彻底刹住。
既然中央层面的公车都拍卖了,榜样也作出了。地方政府也要深入推进车改,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并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形成合力。让公车每一次的上路,都行驶在为民众服务的道路上;让纳税人的每一笔钱,都真正地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