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治水惠民生
扶绥县渠黎镇吉到片区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按照群众意愿采取了喷、微、滴灌等多种方式,根据土壤
墒情及甘蔗生长需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灌溉。图为4月11日,村民给作物进行水肥一体化灌溉。
■核心阅读
截至4月10日,我区冬春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8.23亿元,占计划102.1%。完成土石方1.2亿立方米;完成水库加固612座,新建加固堤防465公里;完成渠道清淤4.11万公里,渠道防渗7696公里,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2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64.6万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财政小农水、重大水利项目、海河堤防工程等14类项目高位推进,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月10-11日,记者深入我区农业大县横县、扶绥两县采访,现场见证了两县兴水治水惠民生的精彩画面。
有水无水大不同
【镜头一】
“斗柱麓水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于运行多年,跑渗漏严重,隐患重重。要是不把它修好,今年汛期还是个大麻烦。”4月10日,在已经完工的横县那阳镇大陆村斗柱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现场,大陆村已退休的村支书蒙荣钦告诉我们,这个水库不单保护着下游150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村里700多亩水稻的灌溉也全靠它来保证。
蒙荣钦说到,1972年8月的一场大旱,斗柱麓水库的水干涸了,村民只好辗转到那阳水库抽水灌溉,抽水管道足足接了26公里,村里的晚稻大部分枯死;2004年7月持续一天一夜的暴雨,使水库坝体出现渗水,幸得水库报信员陈文权发现及时,组织村民用麻包袋装沙土堵上渗水口,才化解险情。大陆村民无不盼望着水库早日除险加固。
去冬今春,斗柱麓水库被列为该县水利建设小(2)水库险加固项目,总投资120.33万元,对大坝、溢洪道、输水设施进行除险加固;维修进库公路及装修管理等。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经过近7个月的建设,目前工程已全面完工。
【镜头二】
4月11日,记者一行在县水利局同志带领下,来到治理后的扶绥县岜盆乡弄廪村岜特引水坝。我们进水坝走的长3.5公里的机耕路,就是村民投工投劳出资修建的。
自去年12月知道县里将对岜特水坝进行治理后,为让工程队运材料的车能开进水坝,村民自筹5万元资金,请来勾机挖路基,花了20天时间,把从前连牛车都难以通行的进水坝的小机耕路,拓成路面宽5米可通货车的大路。
据了解,岜特引水坝原是村民祖祖辈辈从两旁的石头山找石头堆砌成的水坝,虽然简陋,却保证了下游1000亩水田的灌溉用水。
“以前岜特种的稻谷很出名,近年水坝渗漏越来越严重,洪水来一次崩塌一次,由于无水灌溉,有600亩水田成了旱地,只好改种甘蔗等耐旱作物。”岜特屯村民小组长何贤林说,村民眼巴巴地看着水坝近三分之二的水流失,却无能为力。
去冬今春,扶绥县将岜特引水坝纳入该县大栏河河段治理工程,投资200万元进行整治。目前岜特引水坝主、副坝防渗、加固,护岸灌浆加固等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正进行最后400米灌渠道防渗处理。
“修好水坝后,用水不再愁,加上路也修通了,种的东西可以拉出去卖了,今年大伙打算多种些经济作物。以前一亩地只有1000来块钱的收入,种上经济作物后,预计收入可增长3倍。”何贤林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手记】
在去冬今春水利建设中,我区各地抓住影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较多的水利问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新农村水利建设模式。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带动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筹资投劳兴建、维修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全区投入劳动工日1.31亿个。
企管民管两相宜
【镜头一】
“过去种甘蔗,只能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一亩能收四五吨甘蔗。如今水肥一体化和测土配方定向精细施肥提高了产量,一亩种好能收七八吨;同时全程机械化种植,大大节省人工,两个人就可以完成1800亩田间灌溉,降低了种植成本。”4月11日,在扶绥县东门镇咘练村岜白屯糖料蔗“双高”基地,基地负责人张勇告诉记者,这“一增一降”,便大大提高了种植甘蔗的收入。
岜白屯位于东门镇咘练村东面,是东门镇2014年土地整合点之一,土地整合涉及农户88户330人,整合面积2500亩。2014年4月,经该屯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将整合后的土地流转给南宁颐亨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该公司严格按照自治区糖料蔗“双高”标准种植甘蔗。
该基地实施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和精准定向施肥等先进技术,真正实现了经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水利现代化。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全程使用机械化耕作,降低种植成本;实行轮片灌溉,保证甘蔗生长需水,提高甘蔗产量2吨/亩以上;实施水肥一体化,降低肥料使用量。
【镜头二】
4月11日,走进扶绥县渠黎镇渠凤村,眼前是一望无垠的甘蔗。与别处不同的事,这里的甘蔗地里还套种西瓜、冬瓜等经济作物。据该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区别于岜白屯糖料蔗“双高”基地的“专业种植公司管护”,这个片区实行“专业合作社管护模式”,1.57万亩甘蔗灌溉用水全由农民自主管理。
吉到片属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项目涉及吉到社区4个村民小组763人。工程总投资约750万元,主要采取微喷灌的灌溉方式,设计灌溉面积3947亩,2013年4月完工并试运行。
“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小块并大块’,将农户分散的田地整合,然后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水利部门主要负责解决水源问题,将水送至每块地头,农户自筹出资购买滴管带敷设。专业合作社则作为供水的管理组织,对农户用水进行管护,收取水费,维持运转。”县水利局负责人说,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9,相对传统的渠道灌溉提高了一倍以上。
据介绍,渠黎镇渠凤村兴民农灌专业合作社由渠凤村选举出来的人员组建,并在工商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合作社具体负责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日常运行、管理、维护工作,制定出详细的灌溉管护制度,按照500亩一个轮灌区,实行统一机耕、统一种植、统一用水、统一管理、统一砍运“五个统一”,水费从受益农户的进厂原料蔗款中代缴,确保工程管护规范和长效运行。
这种模式的意义在于:有专业的组织对农户用水进行管理,确保水系统能长久运转;甘蔗获得充足的水分,亩均增产2吨以上;水源充足后,能在甘蔗行间进行其他经济作物套种,增加额外收入;在地头安装简易水肥一体化装置,使用水溶性肥进行施肥,降低肥料使用量一半以上。
【记者手记】
从分散投入转向集中投入,从面上建设转向规模建设,糖料蔗、水果、桑蚕、茶叶等特色农业连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是我区2014-2015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的新特点。
作为自治区重点扶持县,扶绥县按照“高效节水、土地整合、规模经营、丰产增收、富民强县”的思路,通过实施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及“双高”基地建设,目前已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余亩。该县总结出了极具特点的“专业合作社管护模式”和“专业种植公司管护模式”,高效节水灌溉走在了全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