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态乡村更具魅力——邕宁区为乡村建设注入文化灵魂

25.10.2016  18:08
  “现在村民们白天有活干,平日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家家比品质,人人比幸福,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有滋味。”“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使群众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开赌桌参加文艺活动的多了,邻里也更加团结和睦了。”……这是邕宁区不少村民的心里话。

  在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邕宁区挖掘文化特色、彰显文化元素、实现文化惠民,不断丰富乡村建设内涵,让“美丽邕宁”更具魅力。

   展文化

  打造乡村建设内涵美

  迎着夕阳,踏着暮色,漫步孙头坡明清古建筑群的青砖黛瓦,感受古韵。邕宁区中和乡中和社区这百年老屋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无不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孙头坡不仅有孙沔纪念堂、明清古屋群落、孙氏老庙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抢花炮”保护传承基地,南宁市首批民俗民居示范村屯。

  近两年来,政府投入150万元开展孙头坡民俗民居示范村建设:组织当地名人能人挖掘村史、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才、传承龙舞狮舞等当地传统民间文化;深入发掘民俗民居旅游潜力,通过修缮和建设民俗民居示范村,让群众真真正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受益者。

  千圩万圩不如那莲圩。邕宁区蒲庙镇那莲古圩盛名已久,孟连村村史陈列室更是那莲古圩历史的缩影。蒲庙镇通过结合孟连村农历四月二十北帝庙会、七月初六赛巧节等特色传统节庆,打造了以“多彩孟连”“忠魂孟连”“锦绣孟连”为主题的孟连村村史陈列室,陈列室内展出了村民自制的传统手工艺品“点米成画”、刺绣、香囊、香包以及农业生产用具犁、石磨、打砖模具等,还有从清代、民国时期流传至今的孟连村发展图文资料。那莲街村民乃春生感慨地说:“展出的这些传统农具虽然现在不用了,但它们是村民的共同回忆。

   建文化

  打造乡村建设形态美

  杨柳随风,山花烂漫,青山、绿水、古村、亭廊桥阁组成了一幅迷人的乡村图画。这里处处是风景,处处有乡愁,让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是2015年建成的邕宁区那贵坡生态综合示范村。

  那贵坡生态综合示范村建设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定位与思路,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以“七彩那贵”为主题规划建设,建设总投资3亿元的480亩一遍天种猪产业园区;总投资1.5亿元的500亩樱花园;村民服务中心综合楼、便民服务大厅、篮球场、壮乡戏台……今年“五一”期间,那贵坡生态综合示范村以“七彩那贵,活力开Fun”为主题的开园活动吸引了两万多名游客。村民滕文技说:“没想到短短一年多时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村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环境美了,生活品质提高了,我们村民得到了实惠。

  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十冬坡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建有“徐汉林烈士陵园”,当地注重将生态乡村建设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打造相结合,在乡村建设中尽可能多地增加红色元素。

   留文化

  打造乡村建设心态美

  10月9日中午,邕宁区中和乡坛西村坛西坡内阵阵欢声笑语,各家各户正忙着筹备美酒佳肴。坛西村村委副主任杨天卓说:“今天我们整个坡都开门迎客共庆重阳节,本坡群众及兄弟村还自编自演节目,大家兴致都很高。

  邕宁区是壮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文化是邕宁区人民喜爱的特色民俗文化形式。以往过节大多是吃喝,讲究排场,如今提倡“淡化过节,文明过节”,百姓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文体活动中。看戏过节,既热闹又文明。晚饭过后,许多村民搬着板凳聚集到晒谷场观看演出,欢乐和谐的节日气氛在村中弥漫。

  在“生态乡村”文化建议中,村民有了精神家园,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有滋味。“我们村有6支文艺队,还建设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群众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坛西村支书施世妙说。

  “文化塑村”是邕宁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倡导的,通过树立核心价值导向,让风尚美融入人心。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区)为契机,邕宁区大力打造邕宁壮族八音文化旅游节、“二月二”壮族抢花炮、“蒲庙开圩日”、“花婆节”、“赛巧节”等节庆文化,开展“福满邕宁”文化旅游宣传,实现“节目+节日”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