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内电动车起火有多可怕?一场火灾实验给出答案
一辆电动车被引燃后,仅4分30秒车辆就处于完全燃烧的状态,不到6分钟黑烟就从一楼蹿至五楼,8分钟后电动车就被烧得仅剩下一副铁架子。20日下午3时,广西消防总队联合南宁市消防支队,在南宁市高岭路一栋废弃的五层自建楼内,进行了一场电动车着火模拟演示,剖析电动车引发火灾的燃烧现象,以及楼道内设置有物理分隔是否有利于火场逃生,让市民直观地认识电动车起火带来的危害。
南宁市多数城中村自建楼用于出租,其中一楼多用于电动车停放、充电。从消防部门调查的数据得知,之前多起城中村电动车充电引发的火灾,均由于电动车停放、充电点与唯一的逃生通道相连,起火后会导致有毒浓烟灌入逃生通道,造成“烟囱效应”,导致楼道内人员被困,引发人员伤亡的火灾事故。
楼道内的电动车起火后究竟有多可怕?城中村在预防电动车火灾时可以实行什么样的新举措?消防官兵通过两个实验告诉你。
实验 起火时楼道内有无物理分隔的效果
A
起火点与楼道出口无阻隔,火焰燃起的滚滚浓烟顺着楼道蹿上了这个单元的各个楼层与房间,封锁了被困人员的逃生通道
●模拟情景:在一栋废弃的五层自建楼内,“火灾”发生于一楼电动车停放、充电的地点,且该地点与逃生通道相邻。
●实验步骤:消防官兵将两辆废旧电动车泼上汽油后点燃。瞬间,电动车的座椅、塑料外壳等可燃物瞬间燃起大火。
●时间节点:起火30秒,着火的电动车上火焰高25厘米,并伴随着明显黑烟。
4分21秒,两辆电动车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大火完全吞噬电动车。毒烟以每秒1米的速度快速向上蔓延,并大量灌入逃生通道,立刻产生“烟囱效应”。
15分钟,电动车上的可燃物已经燃烧殆尽,只剩下铁架。
●实验结果:高温有毒浓烟封锁逃生通道。
电动车被引燃后,瞬间燃起熊熊大火并冒出浓浓黑烟,楼道内还不时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炸声,一股浓烈的刺鼻味道在十多米外弥漫着,让人喘不过气来。仅用了4分21秒,黑色浓烟便从一楼蹿至五楼。楼外也被浓烟笼罩,而且唯一的逃生通道也被高温的有毒浓烟完全封锁。
B
电动车起火点因与楼道之间有墙体阻隔,燃烧中释放的烟体不会灌入楼道,被困人员就能及时撤离
●模拟情景:将两辆废旧电动车停放在一个具有物理分隔的充电场所,即将电动车停车场与逃生通道用水泥墙隔离开来。
●时间节点:起火38秒,着火的电动车上火焰高25厘米,并伴随着明显黑烟。
4分50秒,两辆电动车处于猛烈燃烧阶段,大火完全吞噬电动车。有毒烟气被物理分隔墙挡住,未能灌入逃生通道,只能从停车场的窗户以及天花板外飘出。
16分钟,电动车上的可燃物已经燃烧殆尽,只剩下铁架。
●实验步骤:消防官兵将两辆废旧电动车泼上汽油后点燃。瞬间,电动车的座椅、塑料外壳等可燃物瞬间燃起大火。
●实验结果:物理分隔墙成逃生通道的“守护神”。
与第一个实验相比,仅仅多了一道水泥墙,难道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吗?答案是肯定的!当4分50秒时,两辆电动车处于猛烈燃烧阶段,飘出黑色浓烟被水泥墙堵住,未能灌入逃生通道,如果住宅内的居民发现了火灾,可以及时从逃生通道撤离。
解释 高温有毒烟气有时比明火更致命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直观地看出,在产生明火后的几分钟内,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顺着楼梯迅速充满了整个楼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逃生方法,在穿越楼梯逃生的过程中,一旦吸入高温有毒的烟气,就十分危险。”南宁市消防支队经济开发区大队的参谋张峻豪告诉记者,“高温有毒烟气有时比明火更致命”。
为什么高温有毒烟气有时比明火更致命?张峻豪表示,“电动车中的可燃物有大量高分子材料,它们在不完全燃烧的情况下,会产生一氧化碳,这是剧毒的,还有氯化氢等有毒气体;第二是高温,人一旦吸进高温气体,就会造成呼吸道严重灼伤,呼吸困难导致窒息”。
据消防部门统计的数据得知,今年第一季度,南宁市已发生电动车火灾150起,占当地火灾总数的26.5%。电动车引发的火灾造成6人死亡、7人重伤,直接财产损失1549885元。
举措 物理分隔有利于阻断浓烟及安全疏散
“通过现场实验表明,电动车引发火灾后,是否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决定了住宅楼内居民的安危。”南宁市消防支队宣传科的韦科表示,在没有进行物理分隔的停车场,电动车燃烧后,浓烟快速蔓延各楼层的楼梯间、疏散通道,后完全封堵唯一的逃生通道,会导致楼内人员被困;在进行物理分隔的停车场,不管电动车的火势燃烧得多么猛烈,浓烟几乎全部往外排放,不会封堵逃生通道,有利于市民遭遇火灾后安全疏散。
对于城中村在预防电动车火灾时可以实行什么样的新举措,韦科表示各类应对方法还在研究当中,目前最为有效的是在停放电动车的地点与疏散通道之间建立物理分隔墙。
火灾中,伤亡人数的80%以上是毒烟所致,所以毒烟被称为火灾的“第一杀手”。避免吸入毒烟是火灾逃生自救的关键,也是市民亟须掌握的逃生要领。
[温馨提醒]
一旦发生火灾,必须根据现场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逃生通道和方法。在浓烟和大火封堵逃生通道时,应留在房间,使用浸湿的布条、毛巾堵住门缝、窗缝,避免毒烟进入,同时用浸湿的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毒烟,等待救援。在逃生通道未被浓烟和大火封堵时,应用浸湿的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弯腰低身逃到安全区域。 (记者 黄庆义/文 程勇可/图)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