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内阁要求中国取消银行业信息安全新规

02.03.2015  12:13
中美网络及信息安全的较量,逐渐从暗战变成明战。“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似乎依然掌握着主动。”  《纽约时报》在今天刊发的报道中发出感慨。新华社主办的《参考消息》同一天转引《华尔街日报》透露的消息,包括国务卿克里在内的美国内阁四名成员,曾联名致信中国官员,抗议中国银行业加强信息安全的新规,并且,竟要求中国政府取消限制,以便外资科技公司进入中国敏感行业。昨天,中国最大的安防监控企业被曝存在隐患,部分设备已经被境外IP地址控制,这一消息必定会让中方更加坚定地巩固网络安全防线。

  据《参考消息》转引《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7日报道,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对中国最高银行业监管机构拟议的新规定提出批评,称这些规定违反了中国的贸易承诺。中国银监会的新规定要求各大银行大幅增加它所谓的安全和可控技术的使用。

  弗罗曼在声明中说:“中国对银行业信息和通信技术使用的新规定直接违反了中国的一系列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比如,规定要求把技术转让和使用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作为市场准入的先决条件。”他说:“这些新规定不是关于安全的,这是在实施保护主义,支持中国公司。美国政府正积极努力让中国取消这些令人困扰的规定。

  美方炮轰的是中国银监会去年9月发布的《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从2015年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达到不低于75%的总体占比。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美国官员曾致信中国相关官员,对中国拟议的新规定表示关切。这位官员说,贸易代表弗罗曼(内阁级别官员,不属于内阁正式成员——观察者网注)、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美国商业部长彭妮普里茨克和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都在这封信上签了字。

  《纽约时报》28日报道,在华盛顿,数十名美国科技业高管和行会官员聚集在内战前修建的贸易代表办公室大楼,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他们告诉副贸易代表,美国现在应该对北京采取强硬态度了。

  “如今已经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峙,一方是充满自信的中国领导人,美国网络间谍活动的证据已经让他们警惕起来。”《纽约时报》称,另一方是由奥巴马政府和硅谷组成的一个尴尬的联盟。硅谷本身对华盛顿保持着警惕,但又垂涎于中国庞大的市场。

  《纽约时报》承认:“从很多方面来看,中国似乎依然掌握着主动。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是美国的两倍,中国市场在2015年全球信息科技支出中所占比例预计将达到一半。中国的产业政策让政府对经济拥有强有力的控制。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在规模和能力方面均在增长。

  不过,这并非赞美之辞,更像是“捧杀”。江苏省公安厅27日中午发布的特急通知称,海康威视生产的监控设备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部分设备已经被境外IP地址控制,要求各地立即进行全面清查,并开展安全加固,消除安全漏洞。

  海康威视是国内最大的综合安防监控企业,其市值逾1200亿人民币,为当之无愧的安防产业龙头。公安系统是海康威视的重要客户,其自称“公安视频建设和应用的先进者和探索者”。海康威视具有“平安城市”、“平安乡镇”等多套解决方案。

  美国对国家安全问题谨小慎微。据《参考消息》转引路透社26日报道,中国已经连续第二年成为受美国审查交易最多的国家。

  外国在美投资委员会(CFIUS)的数据显示,这个秘密机构2013年共审查了21个由中国公司或个人提出的投资项目。这占到受到审查的97项交易的约五分之一。当一家外国公司试图拥有某个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敏感的行业的所有者权益时,就会受到审查。

  尽管如此,欧美企业仍试图将中国维护安全之举扭曲为“保护主义”。此前,2月14日,针对中国银监会的银行业信息安全新规,包括代表美国在华企业的“中国美国商会”在内的17个美国行业组织,致函美国政府抗议;而最近,2月25日,代表欧洲在华企业的“欧洲商业联合会”和“城市英国”等组织,也向欧盟委员会抗议,声称这些“令人担忧的”中国监管规定“可能会关上许多外国IT企业进入中国银行业IT市场的大门”。

  从最近公布的另一消息来看,中国政府并未理睬外部喧嚣。路透社注意到,2012年,中国中央政府采购中心的名单上共有60款思科产品,而这一数字在2014年采购名单中骤降为零。

  《齐鲁晚报》报道称,在两年的时间内,中央政府采购中心名单上的商品数量增加了2000多个,目前总数量将近5000个,但增加的这些商品几乎全部为本土品牌。而被批准的国外科技产品的数量下滑了1/3,不到1/2的安全相关产品得以幸存。

  金融领域的信息安全可控,首要面对的是“IOE”三大巨头,即IBM(服务器)、甲骨文(数据库)、EMC(高端存储)的拳头产品。

  “在信息安全可控方面我们早已布局。”一家银行科技部老总向该报记者透露。他表示,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国际厂商产品出现较大问题时,往往需要从国外邀请专家解决,效率很低,自主可控是银行业必须走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