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古籍走出“深闺”走进大众 广西图书馆推出《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展期持续至6月13日
《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吸人眼球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本报讯(记者 陈蕾)古籍凝结着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结晶,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古籍散失,存世的珍本更是因量少而鲜为世人所见。《中华再造善本》则使那些已绝版而又传世孤罕的珍本古籍得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昨日,广西图书馆推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中华再造善本》专题展”,展期将持续至6月13日。
善本通常是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由财政部、文化部主持,将原来分藏海内外的稀见珍本进行系统整理,并通过仿真影印方式进行出版。再造善本的编纂力求大部分网罗各种著述的存世宋元版本,明清古籍则以学术代表性、重要性入手严格甄选,少数民族文学文献以文种全、内容完整和传本珍稀为入选原则,最大范围涵盖中华文化典籍的精髓。
经海内外一流古典文献专家反复甄选,最终1300多种珍本古籍进行仿真影印出版,共分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和《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五编。再造善本依照原书版式彩印,以求逼真再现原书,封面为仿清内阁大库藏书的磁青纸,配以端庄典雅的米黄色题签。正文选用质量上乘的国产宣纸或瑞典进口蒙肯纸,装帧依照原书分别采用线装、经折装、卷轴装等,使读者能体会到阅读原书的乐趣。
目前,国家图书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全国100所重点高校图书馆各配送了一套《中华再造善本》,其中广西图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和广西大学图书馆分别收藏有一套。此次广西图书馆推出的专题展主要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中华再造善本》,并甄选了其中的精品进行展示,这种再生性的保护方式大大减少了对珍本古籍原件的磨损,更方便公众合理利用,也使得这些极具学术研究和文献收藏价值的珍贵典藏得以从深阁内库走进大众。
■专题展再造善本推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唐懿宗咸通九年(868)王玠刻本影印本
推荐理由:它是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提款纪年的雕版印刷品。原书为麻纸印造,字体浑朴厚重、气势磅礴,镌刻刀法剔透稳健,行字间透出早期刻本特有的古朴。此经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梅花百咏》
——元代韦珪撰,元至正刻本影印本
推荐理由:它是世间仅存一份的孤本。元至正二年(1342年),韦珪受命咏叹梅花,最初有26首,后来不断将所见所闻写成咏梅之诗,成为《梅花百咏》。全书纸墨精雅,行格舒朗,字体秀劲,为元刻之上品,先后经由各名家收藏。
《东巴舞谱》
——东巴文旧抄本影印本
推荐理由:它的文字被誉为“活化石”,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此谱为居住滇川藏毗邻地带的纳西族传存的一种象形文舞蹈动作谱,是纳西族古老宗教东巴教记录和传授跳神舞蹈的仪式程序、内容、跳法的专门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