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隆:延伸农业产业链 推进农业融合发展

19.07.2017  10:10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提出的“五个扎实”,其中一个就是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同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指示要求,为我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延伸农业产业链这个“牛鼻子”,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

   一、延伸农业产业链是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迫切要求

  我区是农业大省(区),但不是农业强省(区)。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必须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首先,延伸农业产业链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区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以小农模式、小块经营、分散经营等传统生产方式为主,全区户均经营规模只有6.2亩。必须围绕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其次,延伸农业产业链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农产品消费需求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方便、吃得健康”转变。要深入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营销品牌化,把广西建设成为全面优质农产品供给区。同时,深入挖掘和拓展农业非农价值,赋予农业生活休闲、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功能,把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相结合,使农业供给由主要满足“”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的需求转变。

  再次,延伸农业产业链是破解农产品卖难价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脱贫攻坚的必然选择。我区农产品产量较大,但由于农产品加工滞后,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容易造成价格下跌、产品季节性滞销。此外,我区还有341万人口尚未脱贫。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可以实现错峰销售、均衡上市,拉长价值链和就业链,促进减损增收和就业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当前,我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40%左右,尤其是果蔬、禽畜、水产品深加工率不到10%,农业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要实现我区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大力度,弥补农产品加工的短板。

  立足原料优势,大力发展产地加工。各农产品原料大县要立足实际,培育和引进一批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尽可能把原料“红利”留在产地。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高水平规划打造一批糖、果、菜、蚕、菌、渔、禽、林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集聚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由散到聚、由集中到集群,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和聚集区。要坚持加工与产地结合、加工与园区结合、加工与扶贫结合,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效益。

  强化主体带动,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重点围绕我区糖料蔗、蚕桑、蔬果、水产品等优势农业产业,以及茶叶、食用菌、中草药等特色农业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扶持整合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前景广的区内骨干企业,引导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服务型的小微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深耕于农业产业链中某个环节或某个产品,支持他们与加工企业抱团闯市场,分享农业增值效益。

  实施品牌战略,打响“桂系”特色农产品品牌。挖掘我区优势,强化政策宣传,全面提升我区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整合区域优势特色品牌,培育打造一批区域大品牌、企业大品牌、产品大品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形成完整标准体系。实行品牌化营销,扩大品牌知名度。加强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突出创新动力,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坚持市场取向,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加强对良种选育、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创新机制,深化农科院所改革,形成自治区、市、县联动研发体系,为农产品加工提供不竭的科技动力。

   三、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农业是“接二连三”的产业,不仅具有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收三大传统功能,还有观光休闲、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三大新功能。近年来,我区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特色小城镇建设等为平台,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生态养殖、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对拓展农业功能进行了有效尝试,打造农业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总体来看,我区农业三大新功能拓展仍然是短板,需要加大力度、重点推进、融合发展。

  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我区山清水秀生态美,农业和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优势,把资源变资产、变产品、变效益,实现农旅融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精品,创建环首府南宁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桂林休闲农业国际旅游示范区等精品线路,提升品牌吸引力。要创新多元化融合产品和新模式,依托现代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和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让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积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渔人码头、海上游钓等新模式。要注重挖掘贫困地区农旅融合的资源优势,围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土地、观光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参与休闲农业开发,让贫困群众从休闲农业发展中获得稳定收益。

  促进农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我区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以稻作“”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村寨文化等极为丰富。要重点对具有壮乡特色的稻作“”文化、龙母文化、铜鼓文化、花山岩画等重要农耕文化遗产进行发掘和保护,加强农耕文化实物、文献资料的征集和保护。研究出台有关农耕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和开发政策,制定保护与传承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要善于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创建与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紧密结合,建设一批农耕博物馆、农耕文化园等项目,打造一批芒果、荔枝、茶叶等特色产业文化艺术节,把文化蕴育于产地、产业、产品中,提升农业文化品牌价值。同时,大力推进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引导公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参与农业科普和农事文化体验。

  促进农业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我区有26个县(市、区)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约占全国的1/3。同时,拥有连片大面积的富硒和富锗土地,打造长寿农业、健康农业优势得天独厚、潜力巨大。要全面推进土壤和农产品硒资源调查,科学制定富硒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富硒、富锗等健康长寿的生态绿色产品,打造长寿食品品牌。在生态条件优越的桂林、北部湾、巴马、贺州等旅游景区和沿海地区及长寿之乡区域,打造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带和健康长寿养生基地;依托极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及民族医药健康养生业,示范带动全区健康产业、养老产业发展壮大。

   四、加强支撑服务,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富裕农民、提高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加大政策、资金、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简称“三区三园”)建设为主要抓手,深入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强化政策支撑。不断完善和落实用地、税收、财政、金融等各种扶持政策,尤其要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等农业融资担保平台扶持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宽农业功能。设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支持全区农业企业发展。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工程,培育数以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各类科技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科研人员到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任职兼职,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强化利益支撑。健全农民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示范基地建设,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稳定合理的购销关系。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资金、资产等入股企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方式将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结起来,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形成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新机制,让农户分享加工增值和融合发展的收益。

  强化平台支撑。近年来,我区已建和在建的各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达上千个,当前正按中央部署要求开展“三区三园”建设,这些园区将为我区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提供良好的平台。要充分利用好、发挥好这些平台的作用,鼓励支持这些园区引进加工企业、新建冷链物流设施、增强观光休闲和传承文化功能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产业链开发,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