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农业科技创新省级队的使命 服务广西全面建成小康

14.03.2016  10:45

——访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

  本报记者 江东洲

  高起点上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要部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推动广西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力量,广西农业科学院如何立足广西产业科技需求,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白先进。

  突出创新优势 服务八桂农业取得新成效

  记者: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有基础、有资源、有特色、有潜力。近年来全区农业生产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肩负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重任,广西农科院“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有哪些亮点?

  白先进: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作为广西农业科研最主要的研究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担负着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主要工作目标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优质、高产、安全的品种和技术支撑;开展有关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的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为发展亚热带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优良品种和技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十二五”时期,广西农科院围绕“突出创新优势、服务八桂农业、争创国内一流”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三大能力”(科研引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战略,着力强创新、促转化、优服务、破瓶颈、补短板,为广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绩:

  一是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落实各类科研计划项目181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5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78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61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品种保护获授权29个。发表学术论文1905篇,出版科技专著50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广西科技进步特别贡献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50项,广西技术发明奖2项。审定品种186个。

  二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院职工总数1766人,其中,专技人员总量超过800人,高级职称291人,博士107人,35岁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员达到科技人员总数的60%。引进院士顾问4人;新增国家级专家8人、自治区级优秀专家2人,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20个、自治区级38个、院级100个。

  三是创新载体不断丰富。新增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54个,总数增加到80多个。五大科研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院购置单价1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124台(套),资产原值超过4500万元,为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活动、聚集各类人才搭建了良好载体。

  四是成果转化体系不断完善。扎实开展“百千万”行动和“百名专家服务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企业活动”,搭建了“以院部为成果研发中心,以企业为成果转化主体,以分院、试验站、示范区、试验示范基地为成果转化平台”的新型成果转化体系,通过政科企合作、政产学研互动,加快了成果转化。打造了政科企合作振兴民族种业“兆和”模式,科技特派专员的做法及科企合作、分院和试验站建设助推市县农科院所改革的做法,引起全国关注。

  五是对外合作不断拓展。广西农科院成为国家引进外国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热科院及各有关省院联合实施了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与全区14个地市、29个市县、35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院企合作项目300多项、院院合作项目50多项。连续组织举办了3届“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研讨会”。实施省部级以上国际合作项目72项,举办国际会议5次、研讨班9次。参与合作的杨小兵和胡承健获自治区“金绣球奖”。牵头成立了甘蔗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桂台农业发展与技术交流协会、国际糖业科技协会(IAPSIT)、院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六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五年累计为全区超过1000家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完成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类规划100多项。积极参与广西农业重大战略决策前期研究工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广西转移转化。

  提升“三大能力” 撬动广西农业转型升级

  记者: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十三五”农业尤其是农业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为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广西农科院“十三五”的发展如何定位?

  白先进:广西是农业大省,但农业发展方式相对落后。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广西农科院加快强院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从国际上来看,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出了更加紧迫的新要求。从我们国家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把“创新”放在了五大发展理念的首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全会还提出塑造引领型发展,强调要从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转为更多发挥先发优势。中央正在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需求,也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我国的科技事业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从广西来看,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已由过去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上来。广西是农业大省,加快转型发展短板在创新,广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从中央到自治区,都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广西农科院的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科技创新与全区产业科技需求融合度不够,“三大能力”(科研引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服务能力)亟待提高,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较少;科技领军人才匮乏,科研条件还要进一步改善,等等。此外,也面临创新格局变革影响加剧,人才竞争压力持续增大等挑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作为推动全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骨干力量,广西农科院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提升科研引领力、科技创新力、成果转化力“三大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撬动广西农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加强科研引领能力建设。什么是科研引领能力?首先是领导能力,包括院长、所长、团队领军人员等各级领导人,所应具备的战略思维能力、决策用人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政治思想工作能力等带领团队前进的能力。不断修炼提升领导力,是每一个处在领导岗位的同志和每一个团队负责人必须做到的。二是我们处在创新研发一线,对领导管理的科学性、预见性、创造性的要求更高,不断学习提升就成了领导创新的基础。善学者智,善学者强,善学者胜。自觉学习提升素质、提升能力,才能引领好、打造好一流创新团队,做大科研队伍、做强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强所强院目标。要通过5—10年努力,把我们的团队通通做成国内一流科研团队;要大力扶持特色学科做强做大,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创新活力,锻造领军人才。在培养内容上,既要注重学术、战略眼光提升,也要注重素质修养、包容合作能力提升。在培养方式上,既要注重自我强化,也要注重外联引智。下一步,我们一要瞄准这些优势学科主动出击,寻求合作,二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更多国内外优势学科团队,并展开合作。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首先是优秀人才队伍的培养壮大,对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有的放矢,既要锁定目标重点引进,更要追踪目标特别培养,对院内已表现出一定潜质的年轻人才,要为其学术发展精心规划。全院科技人员都要分类强化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壮大优秀科研队伍,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二要主动适应农业科技新常态,围绕政府关注、社会聚焦、企业渴求、农民急需的产业问题,确定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在国家、自治区层面上构建一批重要项目,加大关键性、前沿性、基础性的技术攻关,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学科,产出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创新成果、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成果。三要强化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建设,改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速创新要素和资源的集聚,汇聚创新驱动力。四要培育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的核心是以研为先、以人为本、学术至上和民主自由。我们强调以研为先,就要一切工作围绕科研来展开;我们大力倡导学术至上,就要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就要引领广大科技人员崇尚学术而不是向往金钱和官位;我们强调民主自由,就要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赋予职工充分的参与权、发言权。

  三是加强成果转化能力建设。一要牢固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支持”的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的终极目标是给农业最大支撑,科研成果归根结底要服务生产。我们立项目、做研究,要坚持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提高针对性和应用性,与生产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创造出具有较大市场应用潜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科研成果只有做到了有的放矢,才可能真正被市场消化。科技人员不能只在实验室埋头钻研,还要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去发现问题,去了解需求,去指导服务,在“三农”建设的广阔舞台上体现人生价值。二要坚持政策导向,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营造健康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三要持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除了扩大分院、试验站建设、持续实施“百千万”行动和“百名专家服务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企业”活动、大力推进科技精准扶贫等举措外,还要不断创建转化载体和服务模式,打造更加密实、更有效率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落地,真正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动力。

三年级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资深语文老师传授5个“法宝”
    上了三年级就要写整篇的文章,即作文。作文是拉开语文差距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说,作文好语文就好。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不少同学感到比较陌生,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教育局
我市中小学开展多样活动欢庆中秋佳节
    为激发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