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东 赚钱更轻松

10.11.2014  19:25

      往年这个时候,上思县那琴乡联惠村寺蒙屯的村民大都闲着没事干。而记者11月2日在该村的一处山沟里看到,10多位村民正忙着给葡萄园开挖排水沟。“我们这是拿工资在自家地里干活呢。”村民李海香笑着说道。

      “我们用田地入股,农业开发公司出钱出技术,经营种养殖业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公司占收益的65%,农户占35%。”寺蒙屯第一生产小组组长凌举介绍,小组共有54户群众,所有的农户都把自己分布在山沟的230亩水田、旱地入了股,他也被大家推选为负责协调相关工作的经理。

      广西坤群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逄坤群介绍说,这个葡萄园今年4月份开始建设,目前已种下160多亩国内外优良葡萄品种。按照约定,参股群众每年有300公斤稻谷的保底收入,公司明年有收成后还有分红。“这些水田都是烂湴田,甚至是沼泽,以前每年只能种一造稻子,因成本高收入少,有的田地都丢荒10多年了。”村民说,在参股的54户农民中,有10户人家已到县城买房子定居,很多年不回来“”这些水田了,也没有群众愿意承包这些田地。

      凌举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年300公斤稻谷保底收入看起来不多,但自己种田得花费种子、肥料、人工、农药等成本,承受天气、病虫等灾害造成损失的风险;而把田地入股后,乡亲们可以去做点小生意,或到企业里去打工,这样更划算。如今,农庄每天还可以安排10多位村民给农作物锄草、施肥、剪枝、开挖水沟等,一天能拿到70-100元工资。“9月份,我拿到了1750元的工资。”李海香说,长期在这里劳作也学到了技术。

      从广西农科院派驻下来负责技术指导的农技专家李保林说,公司不仅修建了道路和水渠,对高低不平的坡地、水田进行了平整,还改良了土壤,这样更利于以后的耕作,加上以后开发的农家乐旅游,这样的开发模式远比农户“单打独斗”好得多。(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梁富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