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适应农民工返乡就业新热潮,打造“双创”带动就业新形态

04.02.2016  12:17

防城港市:适应农民工返乡就业新热潮,打造“双创”带动就业新形态

 

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结构性问题突出,对从业人员掌握现代技术和知识的要求也随着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而增强,受此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在返乡的同时,许多农民工也开始从创业中寻找出路。把握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特点,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面临的困难,在带动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推动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返乡农民工掀起就业创业新热潮

(一)返乡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2014年防城港市新增外出就业人数18703人,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5871人,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占新增外出就业人数的31.39%;2015年新增外出就业人数18259人,比2014年减少了444人,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10833人,比2014年增加了4962人,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占新增外出就业人数的59.33%,仅一年时间,这个比例就上升了27.9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防城港市农民对外出务工的意愿有所下降,而选择返乡的人数正在大幅度增加。2015年防城港市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10833人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为2435人,占22.48%;从事制造业的为1762人,占16.27%;从事建筑业的为1847人,占17.05%;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为385人,占3.55%;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为921人,占8.50%;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为1186人,占10.95%;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为679人,占6.27%。

返乡农民工增长的同时,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与5年前相比,2014年防城港市返乡创业人员占返乡人数的比例从20%增长到了40%。防城港市创业队伍正不断壮大,返乡农民工注重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意识越来越强。

(二)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呈现新特点

1. 创业模式以个体经营为主。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个体自主经营模式,二是多人集资经营模式,三是农村经济合作模式。三种经营模式中,以个体自主经营模式为主,占总数的90%以上。返乡农民工更善于发挥与大自然天然的联系,充分利用十万大山和北部湾丰富的海洋资源,选择种养殖业是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流。例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的刘福明,初中毕业后就只身前往东莞打工,无工可做返乡就业,充分利用红沙村15000余亩沿海滩涂地的资源优势发展近海产品养殖,他瞄准了滩涂大蚝市场,把十多年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和向邻居、亲戚、朋友赊借的20万元资本投入到滩涂大蚝养殖中,在防城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技术和优惠政策的帮助下,刘福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了20多名当地返乡农民工就业。

2. 创业产业相对集中。 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行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创业领域与其务工时的所从事行业具有一致性或相关性,创业行业主要集中于加工制造、运输、餐饮、食品加工、商业贸易等领域。创业规模较小,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手工操作或服务业、加工行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进入门槛较低。以东兴市为例,在2015年返乡创业人员中,从事规模种养殖业60人,从事农产品加工业15人,从事制造业2人,从事批发零售业15人,从事住宿餐饮业36人,从事交通运输3人。

3 、社会贡献明显提升。 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转变,对地方建设起着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者把打工时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与家乡资源整合起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城镇化进程,吸纳农民就地就业,带动就业,脱贫一方。例如在上思县妙镇驮从村的青年黄海松打工回来,把学到的种养技术和挣到的近万元资金,用于修建猪、牛圈和沼气池,发展“养牛、养猪、生产沼气和种稻、种菜”的良性循环种养业,年纯收入两万多元,家庭人均纯收5000多元,还带动全屯村民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

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创业优势

(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防城港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返乡就业创业愿望,他们多年的外出打工经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资金,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又比较熟悉,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

(三)为顺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防城港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主创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创业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倍增,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让各类主体的创新潜能充分激发,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返乡农民工劳动技能缺乏,自主择业能力不强。由于受文化水平较低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大都存在对科技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在外打工多数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事体力劳动或在服务业从事简单的劳动,技能水平普遍不高,择业竞争力不强,影响了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返乡农民工虽然在外出务工的过程中掘得了“第一桶金”,但这对于创业来说是杯水车薪,他们面临着技能水平提升,满足实体需求的迫切要求。2015年我市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模式,有针对性地举办电工、涉及汽车驾驶员、家政服务员、焊工等15个职业工种,累计培训9225人,培训农民工 5372名,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3800人。

(二)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创业禀赋较差。创业有风险,返乡农民工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2015年全市外省务工人员返乡人数10833人中,具有本科学历仅为1278人,具有大专学历的为1507人,具有高中学历的为1820人,初中以下学历高达6228人,普遍素质较低。虽然返乡农民工创业愿望较强、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但限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国家惠农政策、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制定创业计划及规避创业风险等难以理解和掌握,难以获取识别有效的创业和市场变动等信息,因此规避风险的能力差,导致创业的风险较高,从而影响创业的实施。

(三)创业资金缺乏,难以得到金融支持。据了解,防城港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前期资金来源主要有个人资金、亲友借款等方式,由于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繁琐,申请一笔小额担保贷款需要经过街道、社区、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和经办银行的层层审核,环节多、手续繁杂,申请一笔贷款的周期时间长,贷款数额偏小,很多农民工难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扶持政策。据统计,2015年返乡农民工创业初次投资5万元以内的213户,5-10万元的86户,10-50万元的55户,50-100万元的19户,100万元以上的0户。

(四)返乡农民工专业素质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多数创业者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注重创业,疏于管理或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和管理。一些仍然守着“家族式”管理不放,不愿引进外来管理者,无法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甚至难以维持长久经营。2015年防城港市返乡农民工创办经济实体正常运营1年以内的占58%,运营1-3年的占17%,运营3年以上的仅占25%。

四、关于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重要意义的认识。从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鼓励扶持发展本地特色农业和水产养殖业,给返乡农民工提供在家门口创造就业机会,就地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二)进一步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环境。要放宽对农民工创业的限制,实施至少等同于甚至是优越于外资的优惠政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领域之外,所有的行业与领域都应当向创业者放开,进一步推动返乡创业、以企带村的发展模式。加强舆论引导和典型示范的引导推动作用,达到培训一批创业骨干,开发一批创业项目,宣传一批创业典型的目的。积极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进一步增加返乡农民工的融资渠道。要发展乡村和城镇社区中小金融机构,尽快发展乡村、集镇等社区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扶植民间融资。继续执行好现有政策的同时,不断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在办理程序、降低门槛、降低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和提高效率等具体环节上有所突破,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四)进一步制定出台就业政策。加大改革力度扫除政策和制度障碍,鼓励、扶持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制定出台平等、统一的就业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工返乡就业开辟广阔道路。通过正面宣传与引导,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供稿:防城港市人社局黄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