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定债务“预警线” 筑牢风险“防火墙”
10月4日,《经济日报》在一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划定债务“预警线”筑牢风险“防火墙”》的文章,报道南宁市依托智能云平台构建起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实现公共资产负债全面动态监管。现本报予以全文转载。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的重中之重。广西南宁市依托智能云平台构建起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实现政府对公共资产负债全面动态监管。南宁市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自去年6月30日上线以来,逐步实现了国有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成为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债务风险的重要抓手。
“大到一块土地、小到一台电脑,只要是国有资产,这张电子动态地图都能实现实时管控。地方综合财力发展水平、政府债务风险承受能力、市本级负债规模及结构等信息也可‘一网掌控’。”在南宁市财政局办公室内,该局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刘波向记者演示了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自动生成的“财政地图”。
智能云平台通过开发端口接入和数据共享等方式,采集分散在400多家行政事业单位和200多家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数据,打破了此前各部门系统“各自为政”的状态,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通道,初步摸清了政府家底。
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南宁市以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为抓手,充分发挥“智能管家”的作用,建设上线了国资一体化系统、扶贫资金监管系统和财政一体化系统等,借助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防范风险、融资服务、国资监管、预防腐败等方面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和尝试,逐步实现国有资产“摸得清、来去明、管得住、利用好”。
“例如今年年初,国资地图的债务模块显示相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某些企业的债务风险超过设定的警戒线。市国资委发现这一情况后,积极指导相关企业采取相关应对措施,进一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南宁市国资委副主任谢振恳说。
要把每一笔扶贫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在扶贫资金监管系统里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县区每月扶贫资金投入和支出的基本情况及明细数据。其中,发票真伪自动校验技术是一大亮点,目前该系统累计发现30张异常票据,纪检监察部门顺藤摸瓜发现4起虚报套取扶贫资金问题。
在构建防控风险、防腐机制的同时,平台将国有资产招拍挂信息和国有企业融资需求向全国“买家”和投融资机构进行精准推送,解决了过去信息不对称、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了融资渠道市场化、交易透明化,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今年3月,南宁市邕江上游引水工程一期项目在智能云平台的融资服务平台上挂牌融资,引来多家银行轮番竞价。最终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以最优报价拿下了项目,企业因此节省了2200多万元的融资成本。
“过去项目有融资需求,企业只能一家一家银行去谈,现在有了融资服务平台,信息一发出,便吸引了10多家银行关注,项目融资更透明、更规范、更便捷。”项目负责人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财务部部长韦秋林说。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银行开始了解和使用这一融资服务平台。南宁市国资委产权与收益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融资服务平台已挂牌各类融资项目29宗,挂牌项目总金额逾182亿元,竞价完成19宗,总金额133.1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近9000万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认为,平台形成了可持续性的数据库,为南宁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深入推进国资监管改革、主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了数据依据,“从目前取得的成果来看,南宁市打造的智能云平台,其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
“接下来,我们将探索启动资产地图建设。从房屋、土地、资金、在建工程等方面对我市重要资产进行多维度分析,并对未确权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监测。通过展现全貌的资产动态状况,分析资产支撑能力和定向规划,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进行资产调配和处置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刘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