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故乡文化新风采
《壮乡和韵》交响音乐会、桂风壮韵优秀剧目展演、“我们的广西”图书展销、《又是一年三月三》电影首映……连日来,广西主题的系列展览展演在冬日的北京刮起了“广西旋风”,也展现出新时代壮乡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崭新面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利好政策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广西各族人民披荆斩棘、艰苦奋进,广大文化工作者勇于创新、大胆作为,在推动南国边疆文化发展繁荣的道路上,为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进京展览展演
壮乡人民有底气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10月29日至11月20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广西文化艺术展览展演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包括精品剧目展演、精品美术作品展览、精品图书展销和民族文化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说,期待通过这些展览展演活动,让更多朋友走近广西、了解广西,体验壮乡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感受新时代更加开放、美丽、自信的广西。
“故事感人,歌词精妙,音乐动听,太经典了!”“几十年来我看了十几遍,很多歌词我都会背。” ……11月2日、3日,彩调剧《刘三姐》又一次进京展演,好评如潮。
“刘三姐追求自由,追求幸福生活,勤劳勇敢,不怕艰难险阻,大胆向前,这是壮族人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一级导演、广西戏剧学会副会长龙杰锋说。
彩调剧《刘三姐》创排演出至今已有60年,出访过10多个国家,曾经创下两年连演500场的纪录。资料显示,除了彩调剧,全球有100多个剧团29个剧种曾经排演《刘三姐》,还有电影、实景演出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刘三姐”故事。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壮乡人民的成长,《刘三姐》常演常新。
长期从事广西民族艺术研究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陈学璞认为,从彩调剧《刘三姐》到电影《刘三姐》,再到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刘三姐”经历了三次蜕变,创造了三个高峰,不仅助力广西人民坚定了文化自信,也成为誉满全球的广西文化符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新的时代,广西文化人不仅要继续传承刘三姐精神,丰富刘三姐文化内涵,更要创造第二个、第三个“刘三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广西人的文化自信背后,是沉甸甸的发展成就:2009年在全国率先开始全面建设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至今已建成11522个,覆盖全区80%的行政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文化生活;2016年,左江流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广西没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没有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2017年,总投资近50亿元的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壮乡没有现代大型综合性艺术表演中心的历史。
绘制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
时间表和路线图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乘着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春风,壮乡人民谋定而后动。
2012年,《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提出到2020年,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枢纽、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
按规划,广西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倍增、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改革创新、文化传播交流和文化人才八大工程建设,包括100多个重大文化项目。其中,文化精品工程着力打造20台优秀舞台剧目、20部优秀文学作品、20部电影、20部电视剧、20首经典歌曲等,要求能体现广西文化特色、彰显广西文化气派。
在绘制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基础上,《纲要》还明确了各项保障政策。除加强组织领导外,还在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对文创、非遗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成立广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设立广西文化发展基金、广西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传承基金等;设立“广西文化发展贡献奖”,每3年评选10个左右对广西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及重大文化成果。
“与其他省区市建设文化强省(区、市)不同,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具有其特质性和创新性。”广西社科院副研究员黄璐认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是广西党委和政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广西文化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为广西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方面下功夫
推动文化发展上台阶
“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枢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介绍,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回应时代呼唤,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范晓莉说,广西主要在4个方面下功夫:在打造精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质量;在文化惠民上下功夫,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上下功夫,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广西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些年,广西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了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打造出“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南宁国际民歌节等文化惠民旅游品牌。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设立广西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成效显著。比如,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与东盟各国合作,达成版权输出图书1300多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收购了英国ACC出版集团、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广西戏剧院、广西演艺集团频频走进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把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出去,传播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