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他从机关辞职搞起零成本创业

06.11.2014  19:43

随着微信火爆来袭,微营销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创业领域,大批的创业者加入微信营销团队,渴望从中捞金。林天颖也从机关单位辞职,加入这场微营销市场大战中。

  2011年进军微营销领域,成为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之一,但不幸的是,年轻的他和当时绝大多数的创业者一样,成为了第一批倒下的“先烈”。2013年,他再次复活,独创一条微营销之路,赢得客户青睐,他坚持走“不靠卖渠道靠服务挣钱”的盈利模式,不仅让客户通过微营销获利,自己也从中得到商家的盈利分红,实现合作共赢。

  起步早却吃大亏,最早接触微营销不幸成“先烈

  2011年初,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讯交流工具诞生,因为有  QQ  强大的注册用户做支撑等优势,  用户量迅速激增。

  就在这一年,看好微信发展的强劲势头,林先生按耐不住,从机关单位辞职后,直奔前沿城市广州学习微信营销,并进入一家微信营销公司与别人合伙开发微信平台。由于是技术人员出身,在整个研发过程中,他主抓大方向,招了一批技术人员,分工合作编写程序,由于微信平台是个开放的平台,使用各种语言编写的程序都可以兼容,因此当时他并没有刻意要求团队在编程时用统一的程序语言,这也为后来遭致失败埋下了一个隐患。

  林先生说,当时微信营销平台开发还是比较新鲜的事务,微信未来发展的趋势还也不明朗,真正做平台开发的人并不多,这给他们带来很多机会,同时也带来阻碍。因为市场不成熟,产品推广很难。他们最初的发展方向是卖产品,就是把开发出来的微信营销平台卖给企业,但微信营销概念当时处在培育期,真正愿意出钱购买产品的企业很少。看不到前景和未来的团队成员有些自动退出,退出者的编程语言不被其他成员理解,之前作出的产品也无法延续,这让他们蒙受了更大的损失。

  “很多搞微营销的人就是这么死的。”林先生说,最早一批进军微营销领域的创业者,很多都没能等到微营销春天的到来就死在沙滩上了,他也难以幸免。

   东山再起再定位,独创盈利模式求发展

到2012年初,微信仅用  14  个月的时间,注册用户就超过1亿,并以平均每月1千万用户规模的增长速度递增,这简直是一个奇迹。越来越多的人看准这个市场,微营销的概念一时间也被炒得火热。林天颖认为,机会来了。

  创业是要看时机的。林先生认为,当时市场已基本成熟,2013年,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6亿,庞大的客户资源让企业不得不看重微信营销。2013年6月,他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注册成立了一家电商服务公司,业务范围围绕微信展开,包括微商城开发、公众平台开发、微官网开发、微营销系统培训等。

  吸收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他决定掌握核心技术,在开发平台时,用统一的语言编程。在推广方面,也一改靠卖平台产品赚钱的方式,而是以靠服务赚钱为主兼卖平台产品。林先生介绍说,打个比方,有一家牛奶设备企业免费将牛奶生产线给厂方使用,但要求厂方使用他们配套生产的牛奶包装盒(受生产线规格限制也只能用他们的牛奶包装盒),他们的盈利模式也是这个道理。

  他们推出的盈利模式最初也很难被客户接受。但真正使用他们平台的客户,他们都会用心服务,并让客户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价值。“客户赚的钱越多我们分红就越多,我们肯定想尽办法嘛。”林天颖说,只要通过他研发的微信平台实现盈利,他就可以参与分红,而且分红的点数都明确写进合作协议里面。“有远见的商家是乐意的,就像进卖场一样,我不收你的租金,你卖出货了我再抽点数,当然比一进场就收几千元进场费但不管你死活要好很多。”林先生说,但一提到分红,有些客户也不愿意接受,那么,他们也可以单卖平台产品。

  未来发展不可预知,练好腿脚就能跑得快

行业还太乱,并不是很好做。”相比第一次创业,林先生已经算是成功了,但他也坦言,现在微营销这一行发展很不规范,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也无法预知。但在互联网领域创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跑得快,但也要选对时机,闻风而动不如适时而动。

  现在这个领域的很多创业者都是靠卖平台卖渠道赚钱,真正意义上的微营销却未涉及。林先生认为,营销是个大概念,不是卖产品而已。他给记者讲了个例子,他看过一则被疯转的微信,题目是“少女自曝做鸡经过”,看到这个标题的人出于猎奇心理,绝大多数都会点开来看,但点开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实际就是讲少女自己下厨用鸡肉为原材料做出的一道菜。很多人并不会觉得这是受骗,而是感到好笑,因为据统计,这条微信转发率超高。这就是成功营销的一个小例子。

  如果只把微信营销看成是开发微信平台当成产品来卖,那一定走不远。林天颖认为,虽然未来行业发展还不是很明朗,但要想抓住机会,就要想得比别人多,走得比别人快。但在行业发展仍处在混沌时,谁也不知道谁才是最终的赢家,那就只能等未来来考验和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