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体制改革 加速创新驱动发展
南宁富士康生产车间。记者冯梓剑 摄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破除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推动创新工作的前提。日前召开的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强调,“要全面推进科技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近年来,我市深入研究解决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完善及出台了一批科技创新政策,激励着全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赢得新一轮产业先机。但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没有良好的“培育”环境就可能“难产”。这就向我市提出更高要求:加大力度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创造出更多有含金量的重点科研成果,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南宁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得到有力支撑
日前,从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传来好消息:南宁选送的虚拟医学转化研究团队获得团队组第五名的优异成绩,登上国家双创最高舞台。
该团队自主研发的数据压缩和智能索引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海量数据的索引分析,能够实时多维度分析及展现。“这个骄人的成绩和广西、南宁各科技部门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虚拟医学转化研究团队负责人胡慧华告诉记者,如果把创业项目比作植物,它的生长离不开空气、土壤和养分,那么,南宁在支持创新创业上为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要素。
胡慧华所说的“充足要素”是:南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全面深入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强、操作性好、支持力度大的政策,在全市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促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南宁将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提升到空前的新高度,创新已逐步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和重要价值导向。
得益于南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该团队已成功为北美司法部、全球能源公司、加拿大医药集团等机构进行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在帮助客户提高业务绩效并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团队实力也日趋强大。
众多政策支持企业创新
“今后我们要积极与政府合作,在全国至少建立10个零农药种植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区推广产品,以示范区带动省级或区域的推广和发展。”这是广西素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黎钦涛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
敢说这样一番话,黎钦涛的底气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成功研发的“纯中草药除虫防病制剂和生物有机肥”项目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在发展中得到了南宁众多科技政策的支持。
当前我市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市科技部门也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建立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今年,我市继续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政策,先后研究出台了《南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南宁市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南宁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加快南宁市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科技创新配套政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如今我们在发展中,基本上不存在困难。在研究方面,已与广西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等合作。”黎钦涛告诉记者,在产品推广方面,他们已经建立了10个省级代理,通过代理开拓市场,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第二轮融资。
发挥更大科技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市主动适应、把握新常态,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南宁市创新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南宁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绩效考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南宁市专利资助奖励暂行办法》《南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得益于此,南宁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CPS反应粘结型湿铺防水卷材”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防治农作物病毒病及媒介昆虫新农药研制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冷冻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技术”改变了我国高性能纳米碳酸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2014年至2015年,南宁共有111个项目获得南宁市科学技术奖励,而这些科技项目近3年共新增产值53.04亿元,新增利润13.12亿元,创汇5989.51万美元,有力地推动了南宁科技创新发展。
同时,我市还先后出台《南宁市加快人才特区建设扶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实施细则》等文件,将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列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获自治区级认定院士专家工作站10家,获市级认定5家,建设博士后工作站6家,引进留学人员企业25家。这些工作站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服务首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
“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改革、科技创新相关的配套政策,切实为南宁产业转型升级、扩量提质补工业短板发挥更大的科技支撑作用。”这也是今后南宁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 冯梓剑)
编辑:韦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