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创新机制体制 打造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地

26.01.2015  14:20

  原标题:创新机制体制 健全人才政策 关爱服务人才

  桂林打造高端领军人才聚集地

  桂林生活网讯(桂林日报记者 周文俊)成立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改革人才小高地建设、重金招募“漓江学者”打造人才品牌……近年来,我市积极创新一系列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努力打造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和聚集地,为加快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创新机制体制 打造高端人才“磁场”

  创新驱动,机制先行。“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逐渐从理想成为现实,并不断加快推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打造高端领军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成为桂林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此,2013年8月,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分别担任副组长的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政府、组织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健全人才政策体系。2014年10月同时印发《桂林市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桂林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暂行办法》,重点从加大引才奖励、资助创新创业人才和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为引才、育才、用才创造良好环境,积极打造高端人才“磁场”。

  “以往的人才小高地建设,政府每年扶持每个企业10万元,钱花出去了但因责任不清、目标不明,成效并不显著。”该负责人说,新出台的《桂林市人才小高地建设实施管理办法》打破了以往的管理模式,采取项目化管理和首席专家、学科(项目)带头人负责制,每年每个人才小高地可确定2—5个发展项目,有利于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同时,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每个小高地5年建设期最高可获750万元资金支持。

  而新出台的《桂林市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暂行办法》则提出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8年在试验区——— 高新区七星区实现人才发展“651”目标,即人才资源总量6万人、高层次人才5000人、引进培养高端领军人才100人;努力建成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00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实现上市企业10家,打造一个高端人才集聚区和创新创业团队发展集群区。

   高端领军人才品牌力逐渐凸显

  2013年1月,我市首次向海内外公开选聘了5名漓江学者及其创新团队。两年多来,5名漓江学者和创新团队积极创新思维、潜心钻研,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科研和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仅2014年,何松青及其团队便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何松青申报的课题《小鼠酒精性肝病的补体依赖性机制及干预》填补桂林医学院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空白;熊彬及团队也承担了7项国家级和3项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吴勋贤团队获得授权专利26项,并完成3款新型口腔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新增工业产值7202.53万元、利税2490.21万元、创汇691.89万美元;孙保燕团队新开发的两个全钢巨胎新产品新增产值600多万元;王德良团队共改良和研制10个新产品,仅1-9月新增工业产值6778.7万元。

  “可以说,通过‘漓江学者’平台的撬动,一大批国家、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发明专利授权纷纷花落桂林,同时通过改良和研制新产品,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又有效推动我市科技进步和产业快速发展,桂林高端领军人才的品牌影响力正逐渐凸显。”该负责人说,全市还将以桂林优势企事业单位为载体,计划到2020年引进、培养20名漓江学者,培育20个以漓江学者为核心、100名以上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为中坚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富有桂林特色的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基地、成果推广基地和优势学科,全面提升桂林科技创新能力。